慕林 - 慕林 第280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周四老爷,他妻子这回也犯了点错误,只是不算严重罢了。可先前他们夫妻为了私心,没少跟着二房一块儿跟大房兄嫂作对,在家里的人缘就先坏了。再加上周四老爷一个白身,从前没少靠着父亲的名头,在北平城里弄钱,手上并不是很干净。虽说如今他失了靠山,也不敢再乱来了,但养成的坏习惯却是没那么容易改正的。
    周老夫人把周家在外城与通州的二十几间铺子全都分给了他,另外还有一个位于西山的小宅子,原本是家里备着去烧香拜佛时歇脚过夜用的,虽然偏僻,倒也五脏俱全。可北平城里的正经住宅,那是一间也没有,想要留在北平定居,那就自己花钱置产去。否则,就只能住进某间店铺的窄小后宅,与商户人家为伍了。
    如此一来,周家大房回乡守着祖产,二房迁往京城,三房留在北平做个富贵闲人,四房揽去周家在通州的产业。周家就这么分得干干净净。
    第999章 警惕
    周家分家,主要就是四个房头分家产。
    剩下的诸如周老夫人给自己留下的丧葬银子,对于他们老两口后事的处置,还有分赐几个积年老仆的银钱,以及留给外嫁女、娘家子侄们做念想的物件等等,便都是琐碎小事了。这部分事务太过细碎,只怕要处理完,也快天黑了,谢璞便没有留意细听,在先前的分产文书上留下了自己的见证者签名,便先一步离开了。
    跟他一同离开的还有与周老大人交好多年的那位致仕老翰林。老人家离开的时候,心情还挺难过。本来以为好友家里子孝孙贤,一片和乐的,没想到一夕之间就散了。好友七七未过,他的老妻也病重难起,又一个同辈的熟人即将逝去。亲友凋零,他一个老头子怎会不觉得难过呢?
    谢璞安慰了老翰林几句,方才回到家中。如今回头想想,也觉得周家这样的大户,曾经在北平城也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时候连燕王都得让周老爷子三分的,如今却转眼间分崩离析,不复从前风光,真让人唏嘘不已。世事变幻莫测,想要家族长久繁盛下去,真是要好好教导子孙才行。否则,只要有一个子孙不孝,在家中兴风作浪,家里其他人又不作为,各有私心,那再繁盛显赫的家族,都不可能长久的。
    为此,谢璞还嘱咐文氏:“家里几个孩子都是好的,只有容丫头心思难测,品性不佳。你盯她盯紧些,别让她有机会出门生事,什么时候万家决定要给万隆完婚了,收拾出一副象样的嫁妆把她送出门去就好。她出嫁之后,想要回家提些什么要求,你都不要答应,也别让她扰着其他兄弟姐妹们。我做为父亲,你作为母亲,尽到自己的责任便罢,万万没有为了她一个,连累得全家都不得安宁的道理。”
    文氏嗔道:“哪里就到这个地步了?容姐儿如今也学乖了,不会再犯糊涂的。老爷身为父亲,怎么还把亲骨肉往坏里想了呢?”
    谢璞不以为然:“人心隔肚皮。我原以为自己的孩子都是好的,就算性情各异,也做不出坏事来,当初慧姐儿跟她生母回了外家,我都没怎么生气过。可容姐儿闹腾着要嫁给程笃那事儿,我是真的寒了心,不知道好好的孩子怎么忽然就象变了个人似的。前些日子,她又闹着要嫁给万隆了。我不想问她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反正她如今也心愿得偿了,出嫁以后,自有夫婿管束。我有许多孩子,其他七人个个孝顺贴心,没必要特特为她一人烦恼。”
    谢璞见了周家因为二房夫妻的私心,闹得如今全家分崩离析的结果,心里便存了警惕。他不想多谈这个话题,转而说起了别的家常,关心地问起了宴席准备的进度。文氏便都说了,又提到万太太提议的说书先生,道是如今已经找到那位先生,买到了对方的稿本,只是拿回来后,女儿谢慕林看了,说有许多需要更改的地方。
    文氏也不知道那挺正常的稿本,女儿怎么就能挑出那么多错来:“说是用辞夸张,许多打斗杀敌时的形容都显得太假了,明显是从旧本中照抄过来的,顶多就是换了衣裳、马匹的颜色什么的,就连对袁小将军的描述,也显得青面獠牙,仿佛他是个夜叉一般。我虽觉得真姐儿的话有些道理,可她说要把这些部分全都重新写一遍,我又怕她来不及……”
    谢璞倒是挺高兴的:“她跟着嗣母读了几年书,文字上应该还是有些本事的。就让她试试好了。若是真来不及,她也不敢打这个包票。她再怎么样,也是书香官宦人家的女孩儿,又正经读了好几年书的,写出来的稿本,还能比人家市井间谋生的说书先生差不成?你且由得她去,看她能做到什么地步。”
    文氏听了,只得答应下来。
    下午谢璞回衙门办事去了。时近岁晚,北平一惯的习俗是,过了小年,衙门就要正式封笔,直到元宵节后的正月二十,方才重开。在这期间,除了各衙官员轮流在衙门里值守外,其他人都是放假的。谢璞今年是新官上任,打算把一些事务尽量都处理完毕,安安心心好过年。等到年后开衙,他就可以着手施行一些新政了。
    因此,近日这段时间,他还挺忙碌的。
    邻近傍晚的时候,周家大门开了。周家大房的两个女婿与周老夫人的娘家子侄相继出门离开。显然,周家的分家已经结束了。
    文氏打发人往周家打了声招呼,便通知了对门的刘参议太太,与另外两位住得比较近、今天又比较闲的官眷太太,结伴上了周家的门,探望病重的周老夫人。
    她们当然没有见着病人。周大太太出来招待了她们,客客气气地谢过她们的关心。文氏问起周老夫人的病情,周大太太面上就不由自主地流露出黯然之色。很显然,周老夫人虽然强撑着主持了分家仪式,但她老人家的身体是真的撑不了多久了。
    文氏一行人没有强求面见病人,只请周大太太转达她们的慰问之意,便很有眼色地告辞离开了。
    当天晚上,二更刚过,周家就传出了一阵阵哭声。随即下人开门出来挂白幡。白灯笼早就挂上了,倒也不必再添。随后又有人骑马出来,疾奔燕王府报丧。一切流程,都仿佛当日周老大人去世时一般,重复了一遍。
    整条街上的人家都在午夜时分得了消息。次日清晨起来,各家再次前往周家吊唁。谢慕林也照旧跟着父母与兄弟姐妹们去了一趟,父亲谢璞也同样帮着周家人陪着前来祭拜的客人谈了一会儿话,但留的时间并不长,便以公务繁忙的理由先行告辞了。
    周老夫人与周老大人的身份有所不同。谢璞的身份,也与一个多月前不一样了。
    但文氏留了下来,帮着周大太太与周三太太处理一些事务。周二太太与周四太太分别告病,都没有参与婆婆的丧事。一脸病容的周四姑娘倒是披麻戴孝地出现在了灵堂,哭得格外伤心。
    失去了疼爱她的祖母之后,周家又分了家,她的未来,就真的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了。
    第1000章 搞事
    周老夫人去世的消息,对于外界而言,固然很突然。但周家自打周老大人亡故后,在北平城中的地位就已经大不如前了。如今周老夫人走了,对公众的影响并不大。除了故交亲友们前来吊唁上香以外,门庭前繁忙的程度,还不及周老大人新丧时的一半。
    巡抚夫人主办的宴席,也照常在第二天开席了。
    巡抚的品阶本身就在周老大人生前之上,双方又没什么交情,因此巡抚夫人完全不象布政使司衙门众官员那般束手束脚的,该请客就请客,该宴乐就宴乐,一点儿都没有顾及谁的打算。她甚至为了不犯晦气,没有马上前往周家吊唁,而是等自家宴席结束之后再说。
    周家对此完全没有埋怨的资格。
    不过,巡抚夫人考虑到自家官邸距离秦家宅子比较近,所以没有另选场地举行宴会,而是直接在自家后花园设了宴。但也由于巡抚官邸的后花园面积有限,不能象燕王府那般大宴宾客,各家前去赴宴的人数,便少了许多。
    文氏只带了谢映慧出席,其他女儿都留在了家里。谢慕林是不想在大冷天里总出门吹冷风,吃些半冷的食物;谢映容倒是想出门,却从一开始就被嫡母否决了;谢映芬无可无不可,偏偏生母宛琴姨娘近来感染了些小风寒,令她挂心不已,就没有跟着掺和。于是,十分怕冷的谢映慧只得硬着头皮随文氏出门了。
    她其实也不想去的,但想到自己已经跟黄岩定了亲,明年就要完婚。黄家人丁单薄,未来婆婆甄氏是寡妇,性子又软,没办法指望她去出门交际,只能谢映慧自个儿上了。趁如今还未嫁人,她可以跟在文氏身边,先跟北平官场上的诰命女眷们混个脸熟,将来独当一面了,也不至于手忙脚乱。这是她的责任,她是逃避不得的。为了将来着想,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谢映慧是豪门宴席的常客,这种事对她来说,并没什么难的,只是从前她在皇亲宗室勋贵家的闺秀圈子里混,如今则改而跟文武官员的妻女打起交道来罢了。稍稍试试水,很快就能适应过来。文氏又一直非常关照她,父亲谢璞的官位也有足够的震慑力,不会有哪个没眼色的人惹她生气。所以谢映慧在宴席中如鱼得水,还能跟主宾袁夫人搭上几句话。
    今日袁家婆媳只来了袁夫人,她向主人家巡抚夫人告罪,说是婆婆年纪大了,身上不大好,犯了老病,只得留在家中休养。巡抚夫人心里早有准备,知道袁老夫人有一半的可能不会出席自家宴席,也不是太在意,只一味热情招待袁夫人。
    巡抚夫人请来的南戏班子,也很有真材实料的功夫。虽然他们唱的是众人熟悉的《岳母刺字》,但无论唱、念、做、打,都比那天在燕王府看的北戏还要出色两分。袁夫人本就喜欢南戏,看了这场精彩的表演,更加欢喜了。她也知道巡抚夫人这是特地给自己准备的助兴节目,心里领对方的情。
    袁夫人在宴席上十分尽兴,但她带来的大丫头,被领着去下面专给各家有体面的侍女仆妇准备的小宴上吃席,心情就有些不大好了。
    这屋子里坐了四大桌,全都是各家太太、夫人、小姐们跟前得力的大丫头和管事妈妈。有些人彼此相熟,在席间吃得高兴了,还会搭个话,聊些家常琐事的小事,或是交流一些小道消息。有坐得离袁家丫头不远的人,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说起了周家老夫人被不孝子媳气吐血、一命呜呼的传闻,其中就提到了徐夫人上门,荒唐地要求周家女儿帮她去勾引袁小将军,好夺取燕王府的兵权……
    徐夫人女婿的老娘与几位婶娘们,今日也同样是巡抚夫人的座上客。她们的心腹大丫头,此时也坐在这间屋子里。哪怕她们原本没有留意到席间的闲言碎语,也自会有人引她们去“偷听”的。
    虽然文氏有言在先,刘参议太太附和在后,嘱咐了布政使司衙门众官员的太太不要把消息再泄露出去,万太太这样存了心要搞事的人,也会私底下找到愿意替她出力的人,帮她达到目的。
    于是,等巡抚夫人家的宴席结束时,袁夫人已经听说了关于徐夫人在算计自家宝贝独苗苗的传言,而徐夫人的亲家及其妯娌,则黑着脸心情大坏地踏上了回家的马车。可以想见,今晚徐夫人的女儿在夫家只怕不会太好过了。
    万太太私底下的手脚,文氏隐有察觉。但袁夫人没有向她打听什么,也无人在她面前提起徐夫人与周家之间的争端,她又能怎么办?只得装作不知道了事。
    不过,巡抚家的宴席结束后第二天,巡抚夫人与袁夫人倒是先后出现在周家灵堂,吊唁周老夫人了。据说她们二人都表现正常,并没有与周家人产生任何口角,而且礼数周到,后者还上了挺厚的一份帛金,甚至还对送自己出门的周大太太与周三太太温言劝慰了很久,端得是位大度又温厚的长辈。周家人越发觉得无地自容,其他知情的人则对袁家人的大度赞叹不已。
    只有听说了消息的万太太在家里暗骂:“又是个爱装相的!若是在自家男人面前,装作贤良大度,容得下小妾的模样,也就罢了,反正人人都是这么做的。可她都是个死了男人不知多少年的老寡妇了,儿子又得了世上第一等的好姻缘,还装模作样做什么?难道多顶个贤名,朝廷还能升她的诰命不成!”
    万太太气得不行,直到听说徐夫人的女儿吃了婆婆的排头,第二天就哭着回娘家抱怨亲娘去了,她才重新欢喜起来。
    万太太也曾到文氏面前嚼舌。文氏倒是劝过她,不要太计较这些小事,平白气着了自己。但万太太不听,她向来就是这样的性子,吃过别人的亏,无论如何都要报复回去,否则这口气咽不下,她就没法安心过日子了!
    文氏只得由得她去,等把人送走了,便不由得大大松了口气。
    谢慕林笑吟吟地掀帘子进屋,给母亲倒了杯茶:“娘辛苦了,快喝口茶润润喉。”
    文氏一口气喝下了大半碗茶,叹道:“万亲家这样的脾气,怪不得在平昌侯府不受待见。我虽然跟她很熟了,但有时候真的很看不惯她的行事。”
    “她自个儿要找气受,你理会她干什么?她来嚼舌头,你当八卦小道听听就完了,没必要放在心上。”谢慕林从袖套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我把给女先儿编的说书本子改好了,娘你瞧瞧怎么样?”
    第1001章 本子
    谢慕林改编这个袁小将军擒敌王的说书本子,着实费了不少力气。
    她读了这几年的书,自觉文言文水平大有长进了,就想试试手。若是这次改写出来的本子能入得了家中父母兄弟们的眼,就证明她的语文成绩过关了,将来想要把书房空间里的资料拿出来,伪造出什么古人笔记,也有大概率可以忽悠过去。
    那位说书先生并没有多出色的文采,但胜在文字熟练,又在这个行当混了多年,熟知说书文本的种种套路而已。袁小将军擒拿敌国大将军王的消息,固然是传得北平城上下都知道了,可清楚个中细节的人很少,市面上倒是有许多小道消息流传,但起码有八成是瞎编的,另外还有一成五是道听途说。那说书先生自然没有门路打听到实情,所以他自个儿就编了一个故事出来。
    根据谢慕林曾经看过的演义故事、戏剧故事以及三弟谢徽之那儿收集的一些话本,她大约能看得出来,说书先生本来编的故事,有许多情节都是挪用自《三英战吕布》、《赵子龙单骑救主》、《长坂坡》等几个说书本子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对主人公袁小将军的描述,还有他跟敌国大将军王父子之间交手的情节等等。就连定场诗,都是套用现成的路数,稍作修改写成的。整体上,那就是一个很普通常见的英雄单枪战敌将的故事,可以套用到许多武将头上。之所以能说得万太太连声赞好,完全是因为那位说书先生的节奏掌握得好,把故事说得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谢慕林自己翻文本底稿,就一点儿都不觉得精彩,反而认为好些生搬硬套的形容词太搞笑了。而且她找萧瑞打听过袁小将军立功的具体过程,哪怕细节上未必事事清楚,她也清楚这位年轻的英雄是带着大队人马把敌国大将军王父子俩包了饺子馅,而不是跟他们分别单打独斗,才抓到了人的。过程中固然有一场混战,可他真的没使丈二银枪。袁家是祖传的刀法,袁小将军常用的是一柄从亡父那里继承来的绣春刀。
    还有,袁小将军固然是立下了耀眼的军功,但他本人其实是位指挥专业的人才,通常很少亲自上阵杀敌,主要是带兵的本事强。
    就象萧瑞在开平卫待了几年,又凭军功升了官,但他其实在开平卫主要是负责后勤工作,特别擅长调配军粮军资,是在运送军粮途中遇到了逃窜的敌将,顺手把人砍了,才立下了大功。
    这两位青年小将,其实都不是那种见了敌人就莽上去的类型,都是用脑子的那种。
    谢慕林自己也觉得,从身为萧瑞(未来)家属的立场来考虑,知道亲人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地杀敌,不见得会觉得愉快,只怕更多的是担心吧?但如果听说亲人在战场上是运筹帷幄的智将,靠着动脑,指挥手下的人就干掉了敌人,那感受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她这次修改说书本子,就把上头各种不实的形容给改掉了,照着萧瑞告诉她的战场实况,做了一些修改,然后根据网文的套路,写出了一个充满各种意外、反转、悬念的惊险战场故事,不但突出了袁小将军的智勇双全、机智果断,也夸奖了他手下将士们的英勇表现。
    等这个故事主体写完了,她再根据手头上能收集到的种种戏本子、说书本子、话本、演义故事等等,套用了一些这个时代常见的形容辞句上去,留用了一部分说书先生编的诗词,自己再诌了几首,觉得自己打油诗的水准,似乎比说书先生的还强一些,这才拿去给几位兄弟过目。
    四位兄弟看过她写的本子后,都觉得可以拿出来见人。三弟谢徽之更是拍了一大通马屁,形容市面上能找到的话本都不如自家二姐写出来的精彩刺激。谢慕林只当他是在客套,但心里还是挺美滋滋的。
    她顺道也拿去给自家大姐谢映慧看了。谢映慧阅后的感想也挺好的,还说:“倘若能找个好点儿的女先儿,我是很有兴趣在别家宴席上听到这么一个故事的。但若要说得好,我觉得说书先生可能比女先儿强些。”
    这评价就足够了。谢慕林这才对自己的作品有了些许信心,敢拿到母亲面前,请她过目。
    文氏看完了文稿之后,惊讶不已:“这是你写的?真看不出来,你竟然还真有这个本事?!怪不得老爷叫我别担心,说你跟着二老太太学了这些年,不可能一点儿长进都没有。既然打了包票,就定是有把握的。”
    谢慕林脸红了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是很有把握,就是觉得……难度虽然有一些,但我还能应付得来罢了。就算真的做不成,拿原本去给女先儿看,也是一样的。”
    文氏嗔了女儿一眼:“你以为女先儿是什么神仙?你把新本子拿给人家,她看看就能说出来了?没有足够的时间记诵,你的本子写得再好,人家也不见得能说出来!”
    谢慕林却道:“我删掉了很多用来形容人物形象却没什么意义,但需要人死记硬背的诗呀词什么的,主要以故事情节为重。只要娘请来的女先儿记性不是太差,能记得住故事的梗概,到时候随她们发挥就行了,出不了大折子。这毕竟是新本子,就算说错了一点,只要后面能圆回来,谁能发现她们错了呢?我就是觉得,袁夫人大概更有兴趣知道儿子立功时的具体故事。只要她知道袁小将军有多么出色,没经历什么大凶险就把功劳立了,她心里一定会很高兴的。这比什么《岳母刺字》的戏码好多了,毕竟戏里称诵的是岳夫人与岳飞将军,不是袁夫人与袁小将军呀。”
    文氏嗔了女儿一记,再看了看那本文稿:“既然写好了,就送到女先儿那边去吧,嘱咐她们用心一点儿。今天离十六就只剩两天多了,时间紧迫,可别真出了什么差错。”
    谢慕林应了声,高高兴兴地把本子递给了马路遥家的,由得她派人送出去。
    文氏又嘱咐女儿另一件事:“咱们家的宴席在十六,天气应该还算晴好。但布政使司衙门里的老人已经看过了,说是二十左右只怕要来一波大风雪。你们兄弟姐妹都是头一回在北平过冬,未必撑得住,两位老太太又一向体弱,更需要小心。我已命人采买了许多炭火、生姜、药材、棉花、布匹、毛皮等物事,你把你大姐叫上,一块儿来帮我处置。我正好教你们些东西。”
    谢慕林心中好奇,立刻应下了。
    第1002章 设宴
    两天多的时间匆匆过去,转眼就是谢家办宴席的日子了。
    文氏筹备已久,又有两个女儿从旁相助,两个庶女与金姨娘也帮着打了些下手,因此事事都准备得周全。
    会场景致不错,交通安排得很顺,主人家热情好客,侍候的下人也礼数周全、殷勤小心,宴席座次小心地考虑到了每位客人的喜好与人缘,没让感情不和的人坐在一起,取暖的设施齐备,还有宽大沉重的屏风挡住了所有风口,却又不会让室内显得憋闷。此外,上桌的菜色多用炖菜、砂锅菜,连炭火一块儿呈上,在整个宴席期间都是热腾腾的,让人吃了温暖又愉快;酒水偏绵软,没什么烈酒,可是口感很好,更适合女客;为助兴请来的女先儿口齿伶俐,说话风趣,说的本子还是新鲜时闻——袁小将军在开平卫擒拿敌王的故事呢!传闻很多,可没人比这两位女先儿说得详细又惊险了,听起来就象是真的发生过!
    不,这一定就是真正发生过的事!两个寻常女先儿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事呢?不用说肯定是东道主谢家打听到的。谢璞大人是布政使,想要打听边镇发生的事,又有什么难的呢?难的是把听到的消息写成说书本子,还说得这般精彩,别说主宾袁夫人听得双目异彩涟涟,其他做陪客的太太、姑娘们也都专心致志地盯着女先儿们,连美味的菜色都顾不上了!
    女先儿说到最紧张之处时,整个席上的人大气都不敢出,直到确定故事中的袁小将军顺利带兵围住了敌人,对方无论如何也没办法逃脱了,大家方才齐齐松了口气,声音明显得所有人都听得一清二楚,彼此面面相觑,随即一齐笑了。
    谢家的宴席获得了大成功,人人都非常满意,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话语间隐隐还透露,今天过得比巡抚夫人那场宴席要更愉快。
    文氏当然不会接这种容易引人误会的话茬,只当没听见,微笑着送走了众位客人。
    袁夫人微笑着离开的时候,还跟文氏亲切地聊了一会儿家常,提到袁家如今只有她们婆媳在,寡妇人家不好常出门,冬日无事,闲了请文氏到家里来玩耍,尽管带上孩子们也没关系。
    袁夫人清楚萧瑞的身份,早就知道谢家算是未来的拐弯姻亲了,如今更对用心筹备了这场宴会的文氏生出亲近之心来,有意结交一番。反正她儿子不在家,就算文氏把所有儿女都带上,也不会引人误会,反倒是可以让常年在家寂寞度日的她与婆婆多跟年轻小辈相处,开开心。
    宴席过后,文氏命手下两个得力的管事娘子盯着人收拾残席,要将充作会场的园子打扫干净了,再还给主人家。但也因为宴席是在别人家的园子里办的,因此她虽然劳累,却只需要带着孩子们坐马车返回自家官邸,洗漱一番,就可以休息了,颇为省心。第二日,马路遥家的与赵丰年家的来报告,善后工作已经做好了,园子也还给了主人,再不用文氏操一点儿心。她就可以安安心心在家休息些日子,也让几个孩子歇口气了。
    不过,谢家这场宴席过后,那两位女先儿在宴上说的书就在北平城里大红了。许多听过的太太、奶奶们,都想把人请到自家去,再仔细听一遍。按察使夫人头一个抢到了先手,砍掉了自己本来准备好的两折戏,把说书环节给添了上去,让袁夫人又听了一回自家儿子的英勇故事。虽说没有了新鲜感,但她还是听得很愉快,郑重谢过了按察使夫人的体贴之情。
    于是,想要邀请那两位女先儿的人家就更多了。排在后头预备着同样要邀请袁家女眷吃席的武将人家,更是差点儿为了抢人打起来。还是这两位女先儿害怕了,忙忙给布政使司谢家递了话,得到了说书本子改编作者谢慕林的同意,有偿地把本子传授给了两个与她们交情不错的女先儿,又拉上了原本的故事作者——那位有名的说书先生,才算是勉强满足了那么多顾客的需求。当然,他们所有人也因此挣了个盆满钵满。哪怕可以预见这个新年不会有什么悠闲假期,但能多赚点银子总是好的。
    而谢慕林这边,也接到了未婚夫萧瑞帮忙传的话,燕王府郡主朱珮对她写的本子非常感兴趣。哪怕郡主对未婚夫袁小将军到底是如何擒住了敌国的大将军王一清二楚,她也依旧好奇,传闻中说得非常精彩的说书本子到底是如何描述这件事的。她倒是很想把那几个女先儿、说书先生请到燕王府去,无奈人家日程都排满了,这种小事,又没必要仗势欺人,因此郡主心里发痒呢,偏又不好意思去求母妃,只得悄悄儿托兄长了。
    谢慕林二话不说,就把自己手里的底稿给了萧瑞:“我这里只有这一本,没有别的存货了。你拿去给郡主瞧,只要过后还给我就行,随便你们抄几本去。”
    萧瑞笑着把本子揣进了袖套,道:“我从前竟不知,我媳妇还有写说书本子的本事呢!”
    谢慕林轻哼了一声:“我还有写话本的本事呢,这次只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你信不信?”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