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 第254章
说到德,韩盈便说的有些多了,一口气数了七八条,众人也是边听边点头,这些内容都是她们现在所做的事情,遵守起来也不难。
讲了好处,就该讲要怎么才能做到这点了。
“汝等与我俱为一体,同荣同损,非一人有德能取信于本县众人可解,必要我等全都遵守才可,甚至不可有害群之马,不然前功尽弃矣。”
这便是名声了。
女医们很明白这点,毕竟这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哪个人家中有好名声的老人,或者是被众人称赞的孝子,那大家都会认为他,乃至他们一家都是好人,不仅敬仰,做事也会行个方便。
对与她们这些医者来说,若是能经营出月女所说的仁德名声,必然会极大地取信于患者,进而减少被患者不信任、贬低的可能。
但这样一来,像那些庸医,是得想办法将她们踢出队伍,或者说限制她们行医,免得败坏名声。
而除了庸医,那些贪财的,心思不正之辈,也需要加以甄别,同时定下约束,防止众人犯错。
这是让整个女医团体乃至自己都受益的事情,没有人发出异议,反而是踊跃的提出来各种办法,来约束自己和大家。
诸如定期考核,好剔除掉不适合做医生的女医,让她们转种药材,如果没办法种,也可以补偿给她的孩子,将其招收进来,当个学徒。遵守仁德,严禁收取病人的红包,只取应得的诊金和药费,若是病人想给,可以给到医属,做为培育药材和医生的资金。定期钓鱼执法,看看有没有人做坏事等等。
韩盈认同了大家的,但也提出了最无法避免的可能。
内部组织的德行,终究无法全然应对于权贵们摧残,不坚持仁德,名声坏了,日后就再也难以拾起来,坚持仁德,那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这一点,还真难不住女医们。
她们大笑着说道:“若为坚持我等的信义而死,正是死得其所啊!”
韩盈沉默片刻,为女医们定下的规则中,又加入了如果有女医为了践行自己的仁德而死,那大家要出力奉养她的双亲和儿女的条例。
当塑造出团体的思维后,大家之前的隔阂立刻消失了不少,趁此机会,韩盈又提出了不要敝帚自珍的想法。
这点,便是单纯的从利益角度来说了。
她们需要应对的敌人有很多,本地虽然没有巫觋,但外地一定有,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过来骗人?如果不互相交流,精进自身的实力,必然会败于对方。
而除了巫觋,还商人,韩盈希望靠药方牟利,整个上下游都能跟着吃肉喝汤。可在如今这个没有专利保护的时代,一定会迎来别人的破解,只有想尽办法增进自己的技术和能力,不断更新迭代,才能保持收益。
最后,则是给女医们画饼。
天下之大,怎能一直局限于小小的宛安县?总要往外走,往上提,这可是要实力的!
其实有了集体意识,不需要说后面这么多‘俗’事,但一个能够长久传下去的集体,必须要能给大家好处,不能一个劲儿的要求把所有人都培养成圣人——上一个这么干的是墨家,然后他们凉了。
就是韩盈没有想到,这堂思政课的效果实在是太大了。
她们高兴的诵读着韩盈教的‘名医济世救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的古训,不仅重新回归了原先互相交流的习惯,还开始在意起来自己的行为,仪态,精气神与过往完全不同,夸张点说,哪怕郡守过来看病,她们也毫不畏惧,能够直言以告。
“两年前的我,可没有她们这样有自信啊。”
韩盈坦然的面对着过去的自己,至于现在嘛——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死在所追求的目标上,又有什么不好的?
“有了自信和医德,再加上我和师父在背后撑着,等县里的人习惯了,就能形成风气,慢慢的往周围县推。”
“由下影响至上可能要几十年,不过没关系,我等得起。”
在课业过半的时候,韩盈综合挑选出来三名女医,允她们先行回去,安排好本乡和家里的事物,便带着她们赶往了县里。
因为交通不便,女医们也要长久的住在县里,五日一休沐的规矩让人每天都陷在忙碌中,更不便积累假期回家看看。
所以,韩盈重新定了假期,变成十五修四,除了规定的洗漱,多出来的时间可以自行积累,可以在县里放松,也可以两三个月回一趟家。
而除了女医,学生也暂定了四位,负责临床照顾医药的抓取和煎熬。
只是这样一来,之前师父定的工资就有些不够,韩盈和师父说了下,又增加一百五十石,安排进来两个仆役,负责做饭等杂物。
第128章 无药后果
这么一来,草台班子算是凑合着搭起来,也尝试性的开始进行运营了。
过来养胎的官吏夫人们率先享受到了最充足的医疗——主要是因为她们不怎么需要药物,只需要定期体检,均衡下饮食和做做运动即可,
说起来,目前没有即将临产的孕妇,唯一一个将近的,预产期也在两个月之后,这足够匠人他们有时间。制作出各类接生器械,缺点嘛,就是那时候已经入冬,婴儿耐不得寒,好在如今有了火炕,比过过往已经好了很多。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