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 - 第318章
在朱棣和阿鲁台身边接连倒下七八个鞑靼士卒和明君士卒后,其他人聪明的选择了避开。
弩箭偷袭倒是可行。
然而两人缠战在一起,搞不好就要射杀自己人,所以没人用弩箭。
一时间杀了天昏地暗。
朱棣和阿鲁台杀了个天昏地暗,这一片主战场也是如此,到处都在死人,然而没有退兵的鼓角声,大家只能继续厮杀。
战争到了这个地步,比拼的就是双方的士气。
比拼的就是求生欲。
而在另外一边,双方的骑军在接连几次冲锋之后,已经很难再组织有效的阵列继续冲撞敌方步军,只能彼此继续对撞。
当没了机动性最强的骑军威胁,步军压力大减。
双方的步军越发放心。
打吧。
这个时候,谁能坚持到最后那一口气,谁就赢了。
谁也输不起。
因为输,就意味着自己成了别人富贵荣华的资本,这一具血肉之躯成为这旷野肥沃野草的肥料,头颅成为京观的一部分,再也无法回家。
家……这是一个人心中最大的念想,为了这个念想,只有杀。
杀,杀,杀。
所有人都在杀,忘情的厮杀,麻木的厮杀。
乌云蔽日。
浩然天日亦不忍见人间悲剧。
第258章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下)
在波澜壮阔的战争面前,人命渺小如芥子。
每一刻都在死人。
而他们个人的死,看起来似乎无关大局,但一个个累积起来,就主宰了战争的走势——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恰好就是这一个个芥子构筑。
阿鲁台心在下沉。
他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对一,自己杀不死朱棣。
按照中原那边的说辞,大明天子已过不惑,但他体内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力量,和自己厮杀了这么久,竟然丝毫没有颓败的迹象。
反而愈战愈勇。
阿鲁台看见了朱棣的那双眸子,充斥着热情,充斥着兴奋……或者说,充斥着疯狂!
他是魔鬼吗?
朱棣,你可是大明天子啊,是整个大明的主人啊,那么美好的世界你不享受,却如此享受沙场厮杀的快感,你就是个疯子。
阿鲁台畏惧了。
其实这种畏惧心理并不仅仅是因为朱棣的越战越勇,而是从看见朱棣开始的那一刹那,就在阿鲁台心中滋生了,但杀朱棣这个美好愿望,将他的恐惧压了下去。
现在杀不了朱棣,这份畏惧就在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为何畏惧?
因为阿鲁台以为朱棣在中军大营里,已经撤退了,结果却出现在主战场的步军之中,这里面只有一种意味:中军大营的撤退,是故意引诱阿鲁台分兵。
从而在主战场,以兵力优势,以天子身先士卒带动的士气,来吃掉阿鲁台的步军。
从兵道上来说,阿鲁台输了。
现在的局势,骑军方面,鞑靼和明军一时之间难分高下。
但很明显,朱棣亲自冲锋陷阵带起的士气下,主战场的步军厮杀,优势在一点点的向明军倾斜,继续下去,鞑靼真可能会打败。
这不符合鞑靼一贯的作战风格。
阿鲁台很快明白过来。
不能再缠战了。
因为不能一鼓作气打赢朱棣,那么接下来就只有一种策略:跑。
输给朱棣……不丢脸。
虚晃两刀,阿鲁台逼开朱棣,跳后几步,夺过一匹无人的战马,伏在马背上撤退,当然,他还没敢喊出撤退的口号。
一者,主将败退,易伤士气,若是丧家之犬一般喊撤退,那很可能兵败如山倒,二者阿鲁台需要有人给他殿后,防止被明军猛将追杀他。
说时迟那时快,阿鲁台退出战场后,立即下令,中军最后的步军列阵,准备掩护前方主力的撤退,同时号角吹动,发令让骑军放弃和明军骑军的厮杀,转而掩护步军的撤退。
不得不说,阿鲁台做出了他最正确的选择。
在这一场非典型的战争中,阿鲁台虽然输了,但并没有溃败,依然还有卷土重来的希望——前提是步军没有兵败如山倒。
下一此,阿鲁台不会再愚蠢的让骑军在侧翼出击。
他会选择用骑军打前锋。
将鞑靼骑军的优势发挥到极点。
……
……
什么是战争?
以前黄昏只在书上和电视上看过,现在,他有了更深池的感触,战争就是死亡,是鲜血,抛弃所有人性,只剩下杀戮和求生欲。
他很累。
甚至有点绝望。
许吟和于彦良都已受伤,刀剑起卷。
他手中的长剑也在滴血。
分不清是敌人的血还是自己的血。
从始至终,都自诩读书人的黄昏,终于在榆木川触碰到他灵魂深处的黑暗:他杀了人。
虽然只杀了一个。
但终究是杀了人。
求生的欲望,让他无暇去想那个死在他剑下的那个鞑靼士卒最后时刻的那张脸,那张只有绝望和恐惧的脸,那张脸上那无神的眸子里,被灰暗弥漫。
弥漫的灰暗里,却有一丝向往。
对美好的向往。
这就是战争。
你杀的每一个人,也许他们都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都是鲜活的人。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