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 - 第1227章
黄昏听到刘絮说到这里恍然大悟。
卧槽。
以前一直觉得和珅这小子有一手,感情这事情是有前例的。
这且不说。
李友边这一加沙子可就出问题了,他忽然发现灾民只要能活下去就行,根本不管这粥厂的粥是稀是浓,能吃就行。
于是大把的粮食被克扣下来。
可这粮食李友边不敢一个人独吞,但分给诸多同僚后,他自己也剩不了多少,于是这货恶向胆边生,加大了贪污力度。
至于最后饿死了多少灾民,没法统计。
因为医疗改革措施下来了,再加上其后有人帮忙擦屁股,在饿死的人和新生的人口数量冲突下,这个人口减量就变得很小。
但商州百姓却清楚得很,因为大灾饿死的人,至少上万!
原本是不用死的。
消息很快在商州传开,当然,民间百姓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官场的人哪里会不清楚,朝廷是给了足够份额的灾粮,但还是饿死了人,那么那些灾粮哪里去了?
李友边负责此事,他脱得了责任?!
这还只是一件。
还有一些事,比如朝廷推广番薯的种植,原本是无偿发放给农民和租地种田的人,结果政策到了商州,李友边大袖一挥,竟然将番薯种子卖给百姓。
又大赚一笔。
就因为这事,商州那边的番薯种植,至少少了三分之一的面积。
医疗改革也一样。
在商州建立的公立医院,资金发放到商州后,李友边找到当地的名医一起合作,就用一个烂砖烂瓦的房子挂牌成立起来,最多就花费了几十两银子!
至于什么产婆的培训,更是没有。
朝廷发放的修建医院的费用以及产婆培训费用,也全都进了李友边的私人腰包——一句话,李友边就是只吃不做事,把大头拿了,用一部分钱贿赂上司,再用一部分去收买人心,欺上瞒下玩的贼溜。
听到这里,黄昏已经怒不可遏。
他知道。
贪官不可避免。
但他能接受贪官,你可以贪,但你要知道轻重,贪一些钱可以,毕竟当官不赚钱,谁来当官,但你得把实事办了!
实际上在医疗改革司那边,从户部拨出来的钱中,黄昏是叮嘱过的,发放到地方,一定要上浮三成左右,就是确保被贪官贪掉一部分后还能将医院和产婆培训这些政策落实下去。
但你这只贪不办事,影响的可是老子的千秋大计。
完全在黄昏初衷之外。
这李友边已经让黄昏怒不可遏,可刘絮接下来说的王魁、赵彦杰的贪污事,让黄昏都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那个衣冠楚楚看似清廉的梁道的事情,却让黄昏摔杯而起!
这才是真正的蛀虫!
梁道是从汉中府调过来的,他本出身寒门世家,也是洪武年间进士,太祖还在时,也不敢贪污,但建文一登基,梁道就走向黑暗。
因为寒门出身,或许是穷怕了,这个梁道贪污起来更是六亲不认。
刘絮最终总结梁道的贪污生涯,只用了一句话:梁道那座几可媲美国公府邸的院子,一砖一瓦,皆是百姓骨血。
黄昏听得麻木了。
沉默了许久,才道:“刘絮,你最早在哪里做官?”
刘絮道:“来长平布政司之前,下官在金州,距离商州和汉中府都不远,这些事情,也不是下官去这两地听闻的,实在是传到金州来的!”
黄昏悚然惊醒。
有意思。
梁道、李友边、王魁、赵彦杰,都是金州周边区域为官。
他们贪污的事情既然能传到金州去,说明当地的官吏都知道这些事,为何一直没人处理,只怕是上面还有保护伞。
但更有意思的是,这样一群贪官,却在长平布政司使死后,在朱棣的一通操作下,全部来到长平布政司补缺,看似都高升了。
但实际上……
黄昏出了一身冷汗,这里面有鬼!
朱棣绝对是有意而为之!
第954章 老子要大开杀戒!
前任布政司使因为水土不服加上劳累国度,因公殉职,是件让人钦佩的事情,也是我泱泱神州数千年历史中摧残星河中的点点光辉。
这样的人,哪个时代都有。
他们都有资格在青史笔墨中留下大名,更有资格悬名教学课本之中。
如此,才能万古流芳。
但若是因为布政司使因公殉职,一整座布政司的官员全部调里长平去关内各地,这就有点不同寻常了——尽管黄昏后来得知,这些人调离的理由都是同一个:
不尽职分担责任,致令布政司使劳累致死。
但怎么看都有些小题大做。
何况这些人都是布政司的“老人”,全部调离长平,将一群不熟谙草原的人调过来,本身就是个有问题的决策。
现在倒好。
调过来的竟然全部是汉中府周边的大贪官。
这里面没有猫腻,你信不?
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黄昏是不信。
这些人已经死有余辜,为何朱棣还让他们升了一级官来到长平,不用想,绝对是在长平这边布有后手,要将这几个人正法于大明律法之下。
可也说不通。
在长平这边,他们确实有更多的工程来贪墨工程款项,但朱棣没必要多此一举,还会影响长平这边的建设,会因小失大。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