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想世界 - 第725章
第368章、入秋的果实
从安泉镇到达非索港,目前的公路里程是四百二十公里,其中有八十公里是沙漠边缘的简易公路。假如不是新联盟工程部队一直在维护,大雨季难以保证通行。
华真行的越野车大多数时候开得挺快,有点像随时要起飞的架势,但也没人看见,附近有人时他也会很自觉地减速。
斑尾河上有一座临时的桥梁,虽然简易但很坚固,在旱季时打桩立基,钢结构搭建而成,可以通行重载车辆,这是目前接连几里国南北境的交通咽喉,有新联盟军驻守。
原先的斑尾河上是没有桥的,无论是南方的雄狮组织还是北方的守卫阵线,都没有在这条河上修桥的计划。这条河流以及瓦歌沙漠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划分了双方的势力范围。
就算他们想修,现实难度也很大,至少当地没有这个工程水平,因为雨季的洪水会随时将普通的桥梁冲毁。
在大旱季后期,斑尾河有不少河面较宽的浅滩地带,直接淌水就能走过去了,车辆也能涉水开过去,倒不妨碍每年中有那么一段时间可以勉强通行。
斑尾河长年不断流,大部分地段并没有堤坝,都是天然形成的河道,所以水面很宽,相当于一片片季节性湿地相连。
欢想实业组织人来考察过这条河流,还邀请了东国援建单位的专家。雷云锦等东国工程师都认为,在这条河上修桥没什么难度,只要工程队伍和设备物料到位,想修几座就能修几座。
而在很久之前,墨尚同就带着草鞋帮的一批骨干,考察过几里国境内的各条山川与河流,用各种手段记录了详实的数据。
墨尚同还制作了高科技的激光全息沙盘,并且能借助超算模拟各种改造后的变化过程。
去年的时候,司马值所参加的地质科考勘探队,又组织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重点区域的考察,其中就包括斑尾河流域。
按照华真行的意见,像斑尾河这样的地方,尽量保留天然形成的河道与湿地,只是在关键河段做适当的改造。为了保证景来南北交通的顺畅,斑尾河上至少要修三座大型桥梁。
如今几里国已经解放,像这样的方案都会提交给几里国新政府,由几里国政府制定总体建设计划并负责最后的落实。欢想实业不再越俎代庖,只是提供了所有的数据资料与建议。
几里国百废待兴,按照各项建设任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一位是的水利体系。而在斑尾河上建设南北交通大动脉,也是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在离那座钢结构临时桥梁不远的地方,第一座大桥已经完成了选址,等到旱季时就可以正式动工了,设计方与施工方仍是来自东国的建设集团。
越过斑尾河之后,道路状况就好了许多。这里已经是班达市的地盘,连接南北的交通主干道前段时间已经过了加固和拓宽。
虽然这条公路的规格不算很高,看上去仍很简陋,但通行条件已经不错了。
班达市境内有三条河流,农业条件在几里国的七个邦区内是最好的。另外两条河流上当然有桥梁,华真行感觉这些桥梁恐怕很难满足将来的需求,都需要改造和重建。
再从班达市前往非索港,这条在原野上的公路,他已经走过很多次,途径三湖镇,沿着原国家公园的边缘,也会路过当初莫里森的种植园外。
如今国家森林公园的范围也经过了重新规划,班达市这边划出来一大块进行农垦开发,而瓦歌市那边又划进去一大块,用于物种及环境保护。
总体来看,国家公园的面积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多了一部分。
从国家公园中划出来的土地,是原先世界各地旅行者和探险者的宿营区,前些年总是停着各式各样的房车和大巴,搭着营地和帐篷,这一带进行农垦开发的条件其实是最好的。
班达市从去年春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这可不仅是修建像洛福根水电站那样一个大型枢纽,而是一整套工程体系,包括无数的沟渠、堤坝、各种规模的蓄水区以及湿地改造。
以班达市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可以成为整个几里国的粮仓以及农牧产品基地。
李小阳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说过,仅仅是一个班达市,假如建设好了,就可以解决整个几里国现有人口的温饱,至少可以避免饥荒。
新联盟中的很多土著干部对这个论断都不敢相信,可是范达克在会议上又拿出了很详实的数据。
班达市现有的耕地(含种植园)有五百万亩,但经过勘探论证,假如建造完善的水利体系,适合开发的耕地面积总计可达两万平方公里。
两万平方公里就是三千万亩,而目前几里国的总人口是一千二百万,仅算这一项,人均耕地面积就远超过东国了。
而且几里国也不仅只有一个班达市,其他邦区还有大片适合农垦开发的土地,比如迪加市的农业天然条件也不错。
但是这些土地想要得到全面的农垦开发,也是有难度的,跟东国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它并不是已耕作多年的熟地。
首先要建设完善的水利体系,其次还要解决种子与肥料问题,更要发展适合当地气候和条件的农业技术。
适合开发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开发、要开发,还要考虑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按照规划,未来五到十年内,班达市农耕土地争取达到一千五百万亩,然后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