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 - 青杏 第12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杏烦恼了这么久,总算定下了女儿的亲事,也觉得轻松了不少,连晚上睡觉都比从前香甜。更让她高兴的是,葡萄酒和水果罐头的价格终于起来了。
    借着自家的酒楼,她的葡萄酒开始打响了名号,现在已经有其他的酒楼和酒坊来询问进货的事情了,不过今年的葡萄产量有限,暂时没有朝外卖,就是自家的酒楼,也弄个限量供应,搞起了饥饿营销,反倒把名声炒了起来。
    罐头则是刚开始售卖就引起了关注。在所有的水果罐头加工完成之后,许杏没有拿出来卖,一直等到入了冬,新鲜果子彻底没了之后,她才在点心铺子和酒楼布上货。不论是果香浓郁的黄桃罐头,还是酸酸甜甜的山楂罐头,一上市就得到了贵人们的追捧,价钱定得再高也有人抢。
    “说实在的,那么一小坛子水果就卖四五百文,我自己都觉得贵。”许杏跟长青说,“你想想,咱们这一身毛衣毛裤也不过三百文钱。”
    长青道:“你这么比,确实是这样,可是你别忘了,若没有你提出的坛子的烧制要求和你的工艺,便是守着花果山,也没人能做出这东西。你的这些法子,实则是无价之宝。”
    “我今年试试水,明年自然要做得更多,到时候忙起来,春晖院那边就顾不上了。”许杏一边想一边说,“我让周嬷嬷她们准备好了收支账册,这些东西,我打算交出去。”
    长青微讶:“你花了那么多心思,竟然说放就放吗?”
    许杏点头:“我想做的事情其实都做完了啊,春晖院已经在救助女子,躬行书院的章程制度和先生也都成熟到位了,我没必要捏在手里的。”
    “那你打算交到何人手中?”长青问。
    “这两处都不是赚钱的营生,我从一开始就定下了每年账上清零的规则,只怕也没人愿意接手。”许杏道,“只好交给一个不图钱的人了。”
    皇后十分意外:“范夫人,你要把这几处产业交给本宫?”
    许杏恭敬道:“娘娘,这几处虽是臣妇所创,可臣妇实在是精力才干有限,顾不上来,如今各项事务均已理顺,账目也清楚了,臣妇厚颜,求皇后娘娘恩典。”
    皇后仔细看她,道:“本宫不曾出力,如何能坐享其成?”
    “娘娘亲笔题字,用您的福荫庇佑一众女子,已是莫大的恩典,且娘娘派来的几位姑姑素日妥帖,亦是出力极大,臣妇心中感激不尽。娘娘乃是天下之母,亦是天下女子的表率和主心骨,交予娘娘最恰当不过。还望娘娘拨冗劳神,庇护这些女子。”许杏一字一句的说。
    皇后虽然看上去温和可亲,许杏却一点儿也不敢托大自傲,毕竟人家是真正的上位者,给人家送好处还得求着人家收。她也想清楚了,如今那些姑娘们就口口声声“范夫人”长,“范夫人”短的,若是将来收的人多,念叨她的人多,对她、对长青都不是什么好事儿,左右前期投入的都是建昌公主的银子,她也不心疼,及时抽身才是上策。
    “你都这么说了,本宫再推辞倒是有些为难你了。”果然,皇后的笑容越发真切,接下了这个刷名声得民望的好机会。
    “臣妇唯有一个要求,还请娘娘一听。”许杏还不着急谢恩,而是继续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皇后点头:“范夫人不必拘礼,有话直说便是。”
    “臣妇知道娘娘心怀百姓,体恤这些可怜女子,但是不知经手之人作何想法,若是他们起了坏心,把这些女孩儿送了人或者卖了,甚或做了更多泯灭人性的龌龊勾当,那便有违娘娘慈爱之心,不是积德反是造孽了。”许杏严肃道。
    皇后沉吟片刻,点头:“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本宫断不会容许这种事情发生,来日必将立下章程。”
    许杏大礼叩拜:“多谢娘娘。”
    等她走了,皇后才跟心腹宫人道:“你去跟烨儿媳妇把今日之事一五一十的说一遍,让她拿个章程出来,过几日范夫人交接的时候,就让她去,日后就由她管着吧。”
    这就是给儿子媳妇铺路造势了。宫人不敢乱说,小声的应了。
    已经决定交出去,许杏就不拖泥带水的,跟大皇子妃做好了交接,就把自己的三个人撤了回来。
    这三个人也都安排好了去处。冬雪和王大媳妇以后就跟着欣姐儿走,这样欣姐儿身边,内有沉稳心细的秋云,外有掌管产业的冬雪和王大媳妇,王大自然也跟着,负责女眷们不方便出面处理的各项事务,再加上一个刘嬷嬷,核心的人员配置就够了。而周嬷嬷则是准备接管纺织厂的一应事务,包括生产加工、原料采购、女工培训等等,毕竟同贵已经跟许杏说过好几次,大大小小的作坊酒楼颇多,她有些顾不过来了。
    在这诸般忙碌中,新年到来了。
    新鲜出炉的准女婿前来送年礼,许杏总算“大发慈悲”,让欣姐儿和林铮见了一面。他们如今是未婚夫妻,虽然要避嫌,但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经过长辈允许的见面说话、送个礼物却是没有问题的。
    林铮捧着欣姐儿给他的毛线手套,跟捧着什么绝世珍宝一般。
    欣姐儿失笑:“不必这样,不值什么的,你平日骑马的时候戴着,总是暖和些。若是磨破了,我再给你织一副便是。”
    “那可好!”林铮脱口而出,继而懊恼,“还是算了,我自爱惜些便是,不要累着了你。”
    “哪有那么容易就累着?”欣姐儿道,“我看这大小倒是合适,你几时出京?我再织一副,叫我弟弟带给你。”
    “啊,那就……那个,我过完年就走,正月十六。”林铮到底没有敌得过一副欣姐儿亲手织的手套的诱惑。
    “说到十六,上元节我来找你、们一起去看灯好不好?”林铮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耳朵尖都红了。
    “我爹同意的话,我们就去。”欣姐儿微笑。
    第236章 母子返乡(上)
    林铮设想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桥段没有发生,不光他失望,整个京城的人都很失望,但是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正月初九那日,宫里的一个老太妃薨了。这个老太妃出自望族柳氏,地位颇高,自己没有亲子,却一直对当初幼年丧母、一度处于弱势的皇帝陛下十分照顾,因此很得皇帝尊重,她一去世,皇帝下旨,京城官民服丧三个月,正月十五的灯会自然是取消了。
    老太妃要在宫中停留九日,许杏这种有品级的诰命要日日进宫哭灵,家里就暂且交给欣姐儿打理。家里人口简单,欣姐儿又早有经验,料理家事十分妥帖,并没出什么岔子。她不能出门,抽空织出来的手套只能由宁哥儿转交给林铮了。
    遇上国孝,林铮便是心里再郁闷也不敢乱说话,只好接了东西,悻悻的出发。
    这几个月,他在禁军少爷营里算是积威甚重,那些年纪出身都和他仿佛的少年个个畏他如虎,万万不敢跟他玩花样。他的目的达到了,又见不到欣姐儿,便也没了再待在京城里的理由,必须要动身了。
    他却不是自己带人走的,身后还多了一个朱青炀。
    “你爹真放心你跟我去边疆啊?那可跟禁军那里不一样,真刀真枪,要死人的。”林铮觉得丑话还是要说在前头。
    朱青炀点头:“放心吧,我知道,我爹我娘我祖父祖母都同意。”
    “你哥不是跟你挺好的吗?我看你也不像那有野心的样儿啊,这是为什么?”林铮觉得还是得心中有数才好,便直白的问了,“你身上有别的差事?”
    朱青炀在马上摆手:“我哪有什么差事啊,跟你说实话吧,谢家那个二姑娘,公主府那位,最近老来堵我,我不得躲着啊!”
    “那个‘鬼见愁’啊!”林铮提着缰绳翻了个白眼,不是很真诚的关心了对方一下,“那你可真倒霉。”
    原来谢瑜在林铮处碰了壁,又在林铮的误导之下划伤了郑三姑娘的脸,闹到了淑妃面前,最后都惊动了皇后,自然是被狠狠的惩戒了一通。紧接着林铮和欣姐儿定亲的消息传了出来,她原本是要针对欣姐儿的,却被母亲建昌公主拦住了,因为“范府尹不好惹得很,根本不给皇家公主留面子,更别说那女的还是姓谢的,已经不算皇家人了。她要是敢轻举妄动,估计范府尹就敢斩了她。所以她就放弃了你,改了目标,毕竟我也没有定亲。”
    朱青炀刚说了缘故,林铮就不厚道的笑了:“所以你就是那个倒霉鬼啊。”
    其实朱青炀确实是个好选择。父亲显国公世子是陛下心腹,权势可比一个不受人待见的公主大多了。朱青炀虽是幼子,不能袭爵,可是他同样是嫡子,将来分家业也少不了。他本人又是个老实性子,即使不大有出息,也能有太平日子过,而且老实人好拿捏,正适合性子强势霸道的谢瑜。
    谢瑜之前盯着林铮,不过是觉得只有他能配得上自己,倒也没有多深的感情,再换个目标自然也不为难。
    可是朱青炀只是性子软和,又不是真的傻,根本不愿意搭理谢瑜,家里一商议,干脆把他送到军中。
    林铮已经琢磨明白了,就挥挥手:“行吧,你跟紧点儿,别掉队。”不管朱青炀是真的来躲桃花,还是另有什么探查之意,又或者就是来弄个出身前程,林铮都没有理由把人赶走,能说这么多已经不错了。
    新年的时候,皇帝听淑妃说了林铮和欣姐儿的婚事,略一琢磨就明白了林铮折腾那些官家子的目的,他只当看不出淑妃眉眼间的不满,随口应了一句,就去跟皇后交流看法了。
    “这林铮,绕了这么大个圈子,居然是为了范家的女儿。”皇帝摇头直笑,“真是出息!”
    皇后却道:“臣妾却觉得值得。范大人恪尽职守,范夫人心怀大义,他们的掌珠也是端庄大方,臣妾也很喜欢。”
    “你啊,莫不是范夫人推了一堆麻烦给你,你反倒欣赏上她了?”皇帝自然知道春晖院和躬行书院的事。
    皇后摇头:“臣妾是皇后,合该为天下女子谋福,范夫人把前头的事情做完了,却不居功,不图名,臣妾自然是欣赏她的。”
    “难得你这样夸人,既如此,便叫范卿在这个位子上再坐三年吧。”皇帝迎着皇后了然的目光,只好说了实话,“他把京城看住了,朕也少操些闲心。”
    范长青接任顺天府尹的这两年,京城的治安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杀人放火的凶案减少了八成,偷窃斗殴等治安事件减少了三分之二,拐子几乎绝迹,街上的乞儿也少了。这两年的灯会、祭天、使节来朝等盛事皆顺利举办,没出过什么岔子。结合督察院的线报,皇帝还是很满意的。
    所以到了秋天,长青就等到了连续两年的考评上等和留任顺天府尹的命令。
    对此,他也没什么不满意的。虽然许杏没说,可他看得出来,许杏是真的要把京城当作自己的家,大手笔的购置产业的同时,在经营上也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现在他们能再留上至少三年,许杏肯定会高兴的。
    “再留三年的话,欣姐儿就十六了,到了出阁的岁数,就在京城办婚事,倒也省下不少麻烦。”许杏听到这个任命,第一反应是女儿的婚事。她当然不希望女儿太早结婚,十五六岁实在是太小了,可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她也没办法拖得太晚,反而会坏了女儿的名声,耗到十六岁已然是极限。
    “对了,我得了书院先生的话,说宁哥儿现在的学问还不错,可以考虑去考考了,等会儿我去看看他的功课,若是行,还得准备回老家去考学。”长青道。
    许杏努力回忆着长青当初考县试的情景,一拍手道:“呀,这样的话,要早些回去准备了。”
    长青摇头:“不必早回去,一应事宜我叫人去办,到考试的时候回去就好,早了……徒惹麻烦。”
    他检查了儿子的功课文章,虽然以他的标准衡量,差距还是有点儿大,可是他也觉得通过县试问题不大,便决定年底安排人回乡去办理报名考试的事宜。
    “这一次,我陪着他回去吧。”许杏想来想去,觉得不放心,“老家若是无人,让他自己带着人回去也行,算是个锻炼,可是他上头还有祖母、曾祖母,有些事情不好处理,怕耽误他考试。”
    长青沉默片刻,同意了:“欣姐儿留在家里吧。你带着他们兄弟俩,我多找人护送你们。正月底回去,考完了三月初就回来。”
    也只能如此,许杏没有异议。
    “对了,郑大人回京了。”长青又说起另外一件事,“刚授了工部尚书。”
    说起郑大人,许杏就想起了他家的糟心人,脸色也不再轻松:“我在外头遇到过郑家的女眷,一个热情得恨不得贴到我身上,一个就当我是仇人一般,真是一言难尽。”
    郑三姑娘脸上的伤养了大半年才出门,这件事虽然错在谢瑜,她是受害者,可是也影响到了她的名声。淑妃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查清了缘由,可是除了在皇帝面前给林铮和谢瑜上眼药之外,她也做不了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林铮毫发无伤的离京。郑府一众人也憋屈不已,等到得了林范两家联姻的消息,郑大夫人再想想这事儿,便把欣姐儿恨到了骨头里。
    郑三夫人就不一样了。她儿子犯事儿跟范家人没关系,现在范家的女孩儿已经定给了靖北侯府里,她可没那个胆子去搅合,想想淑妃的吩咐,她自然是毫不尴尬的巴结许杏。联姻不成,攀个熟人关系也是好的。
    “郑大人使人带了话过来,要见我,估计要把旧事翻篇儿。”长青无所谓的道。
    对此,许杏也不打算乱出主意,自然是让长青看着处理。
    不出长青所料,郑大人时隔两年和长青再见,整体的氛围还是亲切友好的。他对儿女婚事只字不提,却主动说起了长青断的那个使团的案子:“家里的几个孩子被惯坏了,不知轻重,如今得个教训也是好的。”
    他虽然语气温和,长青却丝毫不敢大意,小心的应对着。可是直到谈话结束,郑大人都没有说一句不中听的,反而言辞恳切的勉励了长青一番,还真有了几分老上司对老下属的关爱提携之意。
    “他这是想要维护好跟你的关系。”许杏道,“我算是明白之前郑三夫人为什么那么热情了。”
    长青却并不敢掉以轻心:“大皇子妃诞下嫡子,也是陛下的嫡长孙,眼见得大皇子更得陛下偏爱,九皇子才不过七岁,暂时却是比不过的,可世事无绝对,毕竟……”
    他没说完,许杏却明白,毕竟皇帝陛下不过中年,如无意外,还有很多年好活,现在的年龄差距,再过上个十年二十年也就不是问题了,甚至大皇子还会因为年富力强受到老皇帝的猜忌,毕竟历史上也有不少当了一辈子太子的太子。如此说来,九皇子未必没有一争之力,郑氏这不就开始行动了?
    第237章 母子返乡(中)
    牵扯到皇权争夺,尽管许杏看过很多正史野史电视剧什么的,她也依然不敢胡乱分析,只是出于自家的利益考虑,“说实在的,我只盼着九皇子上不了位。”
    长青握住她的手安慰道:“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依我目前所见,他上位的几率极小,退一步说,他便是成功了,你觉得以郑氏一门的做派,他会容忍这个外戚吗?”
    “所以你的意思是,无论如何,郑氏都不可能一直嚣张下去?”许杏却不相信,“万一九皇子真的极其倚重外家呢?”
    “那咱们大不了就出京去,和当年一样,我当个小县令,你开个小作坊。”长青微笑。
    许杏点点头:“也行。”
    长青心中却知道,若真的有那一天,绝对不是那么简单,不过不必要现在就说出杞人忧天的话,徒惹许杏担忧。
    临到年底,范府居然收到了北疆送来的年礼。
    蛮人之前元气大伤,暂时还没有实力发动大规模的正面战争,可是今年冬天很冷,他们衣食不济,只能南下抢掠。北疆军虽没有大规模作战,但是要保卫百姓村落,巡逻战线拉得很长,时刻绷着一根弦,也没有什么时间休息。林铮因为屡次立功,又抓了蛮族右贤王,身上也是正儿八经有个守备的军职,并不能擅离职守。可是他可没忘了准岳父一家,再有他母亲帮着张罗,林林总总拉了两大车送进了范府。
    拉车押运的两个年轻人也是妙人,到了地方不忙着进府,先在不远处的街口坐下,要了两碗面,一边吃一边跟店老板闲聊,把自家的来历和此行的目的抖搂了出来:“我们少爷敬重岳父岳母,也爱重咱们未过门的少奶奶,把北边儿叫得上名号的土仪都搜罗了些,一不留神就装了两大车。”
    等他们走了,面馆老板才跟常来的食客说:“我说怎么往范府里拉这么些东西,原来是姑爷家送年礼啊。还真别说,这几年从来没见过有人往他们府上送礼的。”
    “你可真是老实人,人家送礼都送银票啥的,还能让你看见?”有食客问。
    面馆老板也不恼,笑嘻嘻的说:“别的不说,这几年谁家摊上官司往衙门里送银子了?上衙门办事也不用银子开路了吧?就是这税,不好通融了,该多少是多少,不过都有账,交了银子签字画押的,都进了国库了,也没让他们当官的私底下拿走啊。”
    “你这是交了税还感恩戴德的?”
    “倒也不是感恩戴德,咱们小本生意,朝廷要交税,咱们没法子,可是大官小官都来要钱摊派,谁也受不了,如今这样不挺好的?”面馆老板压低了点儿声音,“这个范大人啊,他为什么不贪?你们不知道吧,范夫人有钱!我听他们府里一个婆子的女婿的兄弟说的,范夫人有不少产业买卖,他们府上瞧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有钱,范大人也懒得刮咱们的地皮!”
    他们议论些什么,押车的两人已经不在意了,反正他们的任务完成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