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 第266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池惊呼一声:“你干什么,画都弄坏了。”
    朱厚照冷笑:“你的精力,都用在画这劳什子上,难怪最近老病情反复。”
    月池拿起画卷,她微笑道:“这是吃火药了,气大到连自己都骂?”
    他一愣,这才惊觉,这画得竟然是他自己!
    她的画技师从唐伯虎,又研习多年,本就十分高妙,再加上她又对他的形貌熟悉至极。是以,画上的他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连衣服上的配饰纹理都细致明丽。画中的他手挽强弓,坐在枣红马上,潇洒恣意,意气风发。可这样一幅好画,却因为他骤然夺笔,生生留下污迹。白璧微瑕,才是最叫人遗憾的。
    他先是心疼,随即咬牙:“你是故意的!”
    月池十分无辜:“这罪名我可不敢背。门是你推开的,画是你画花的,怎么罪过反倒成了我的。”
    朱厚照道:“我就在你旁边,你放着真人不看,又在这里画什么?”
    月池举起画,目不转睛地看着:“谁知道呢,也许是,画不会有这么深的城府吧,总想着空手套白狼。”
    朱厚照:“……”
    他按住她的肩膀:“我们之间,有什么事不能直说,何必如此。”
    月池失笑,她推开他:“少来揣着明白装糊涂。你甘心分肥给你的下属,却不愿分给功劳更大的我。你扪心自问,要是我是个有家族、有同年的男子,你还会这样吗?”
    朱厚照一时被堵得哑口无言,月池道:“你忘了吗,我很早就教过你,权力不等于权威。以势压人,换来的就只能是糊弄。我还没有糊弄,只是想休息一段时间,你就受不了啦。”
    他默了默,他们心知肚明蒙不了彼此,可由于自身的立场,总想去试上一试。
    他道:“……收回财权是你的诚意,同样的,宗室先行何尝不是我的诚意。你忘了吗,也是你教我的,本钱投入越多,收益才会越大。更何况,此刻也不是有大动作的时机啊。”
    月池凝视他半晌,她道:“早这么说不就好了。那就说好了,可不能再赖皮。”
    朱厚照暗松一口气:“谁赖皮谁是小狗。”
    大福闻声汪了一声,打破适才的剑拔弩张。
    她又回到书案前,继续画那幅画。朱厚照一愣:“都涂坏了,再重画一张吧。”
    月池愕然抬头,他不自觉地别开头去。月池似笑非笑道:“重画一张,你想得倒美。”
    朱厚照无语:“那你还画它做什么?”
    月池道:“我非但要画,还要好好裱起来。教训就该好好珍藏,不是吗?”
    她的语声和缓,他却听得心里微微发寒。她言出必行,裱好这幅画的第二天,她就回归刑部尚书的本职,处理积压的公务。
    正德十九年,年仅三十五岁的李越正式入阁,任文渊阁大学士。消息一经宣扬,就震动宇内。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迟早的事,但三十五岁未免还是太年轻了些,而且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这既是一个信号,又是一个警告。这意味着,皇爷已经无法坐视内斗愈演愈烈,所以连他病歪歪的心腹都派出来了。这时,要是有谁还要生事,那么下一次廷仗或大狱里,就必有他一家整整齐齐。
    近日的会议总是吵得不可开交。司礼监、内阁、大九卿、五军都督府,你方唱罢我登场,很多人不是讲对错,而是讲派系。这虽看起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你做了就必定会变成一件坏事。这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坏事,但是我做了就肯定能变成好事。可今天,所有人皆眼观鼻、鼻观心,嘴巴闭得比蚌壳还紧。
    只有月池喝茶的声音,在厅内回荡。她似才察觉:“怎么没人说话。是我的不是,一直缠绵病榻,忘了和大家交流感情。”
    她开了一个玩笑,可没人觉得这是玩笑。吵得最厉害的那波人额头已经冒出细密的汗珠。这是恐吓吧,这一定是恐吓!悔恨像潮水一样,滚滚而来。他都病了这么多年了,哪次是真死了?老虎不发威,他们还真把人家当病猫了,这下好了,这不就来秋后算账了。
    第402章 江水江花岂终极
    顺天顺民者,天助人助,逆天逆民者,天违人违。
    月池看向大理寺卿周东:“您有何高见?”
    周东早已是两股战战, 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这一跪,如在藕花深处丢了块石头,惊起一滩鸥鹭。其他人也坐不住了。月池不由莞尔:“何故行此大礼, 我还没死呢。等我死了, 再拜也不迟。”
    这下更有人涕泗横流地道惶恐。
    刘健看着他们这副丑态都反胃,他清了清嗓子。月池眨眨眼, 她慢慢放下茶盏:“好吧,既然没人说,那我就先来谈谈。”
    又是齐齐的一声:“是。”
    月池的嘴边仍噙着淡淡的笑意,一上来就言简意赅地给大家找了一个共同的敌人。人就是这样,缺乏危机意识, 就开始自杀自灭,只有共同的敌人, 才能塑造齐心协力的伙伴。
    当然,敌人不能太弱。所以,月池做了适当地包装。在她口中、在她拿出的证据中,奥斯曼帝国已是十分眼红大明的收入,他们一方面借口遣使,偷盗茶种、生丝,窃取丝织和瓷器技艺, 目前已经被他们窃走了台湾的太峰高山茶、玉山乌龙等名品。另一方面,他们打算宣扬先知谟罕蓦德的福音, 让圣典在中土遍地开花。这是以传教为名,扰乱大明百姓的思想,引起动乱和分裂。鞑靼汗廷不就是因此走向覆灭的吗?
    没人提出质疑。大明的大臣连相邻的鞑靼国情都懒得去深入探索, 更遑论去了解远隔山岳的奥斯曼。更何况, 这样的发展本就符合情理。国家之间, 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奥斯曼和大明因利而合,自然也会因利而裂。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做出什么事都不稀奇。这是迟早的事。只是先知者耍了一点手段,将现实提前摆在众人面前,以此来防患未然。
    这两者的冲击都是致命的。前者是来分财,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后者是在冲击儒学的统治地位,这对儒家拥护者来说,跟掘他们的祖坟没什么两样。可没有人傻到直接跳出来说,要和奥斯曼帝国断交。大家都很清楚,只有奥斯曼帝国在陆上丝绸之路牵制西欧势力,他们才有可能垄断海上丝绸之路。在短期内,他们不能失去这个强大的盟友,可也不能眼看着他们在旁边割肉啊。
    有人指出,要牢牢控制匠户、封锁技艺。可这话说出来,他自己都觉得勉强。中华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匠户数目更是十分庞大,他们能怎么控制,难道还派人日夜不停地盯着这些庶民不成。
    户部尚书王琼就叹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天长日久,总有疏懈的时候。这岂非是劳心劳力又一无所获?”
    工部尚书毕亨则更熟悉匠户的情况:“朝廷虽有奖赏匠人的恩典,但所及毕竟有限。暗室欺心之人,只怕不在少数。”匠人和商人可不管什么圣人之言,既然儒家的圣人让他们累死累活,还没多少好处,那干脆就改信这个谟罕蓦德的圣人呗。反正,马六甲这些地方,不都是信谟罕蓦德吗?
    厅中又回归寂静。月池暗自发笑,“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不想认可匠户的工作也行啊,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技艺和人才被敌人夺去,自家却不断走下坡路。
    剧烈反对心学的理学家们已经纠结地肠子打结了。从内心来说,不论是伊斯兰教,还是心学,他们都想全部撵出意识形态领域。只是形势比人强,如今已经到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时候,心学再怎么样,也是在沿着儒家的脉络在发展啊。
    文官还在迟疑,宦官和武将却没有这些顾虑。
    司礼监的反应非常之迅速,表示他们愿意接纳这些匠人,给予他们职位。反正太监升职系统也是混乱的,他们不介意再混乱一点。
    武将马上跟着附和,甚至还拿出了旧例,孝宗爷时,有人名为吕纪,极善花鸟画,深得孝宗爷赏识。可宫廷画院无官秩,所以孝宗爷就给了他一个军官的职位。他在朝时,历任百户、副千户、指挥,直至指挥同知。如今这些有功于世的匠人,也可以走吕纪的老路嘛。这当然是夸大之语。匠人和画师有本质区别,就算是朱厚照本人,也不可能给身在贱籍之人这么高的官衔。不过现在是吵架,当然要说得狠一点。
    这简直是明目张胆地抢人。不忿之人腹诽了千万遍,李越就这么看着?但没人敢真的去瞪她。
    月池明知这是为何,却无意加入争执,她是来做裁判的,不是来下来比赛的。
    她抿了一口药茶。直接开启了下一个话题:“奥斯曼是软刀子割肉,佛郎机却是硬刀子伤人,如何应对,也合该议一议。”
    这又是另一个大难题。打是肯定不能再这样无休止地打下去。可要是退步和佛郎机人做生意,那又如何对得住无辜死去的同胞,这是奇耻大辱。
    大太监李荣迟疑片刻道:“要不,勒令佛郎机人交出罪人,视他们交出的犯人人数,来决定贸易的种类?”
    这谁听了不叫一句绝,不愧是在宫里搞了几十年阴谋诡计的大行家。一块铁板是很难打穿,可要是分而化之,不就容易多了。
    可武将坚决反对,镇远侯顾仕隆道:“这仍是和他们交易,有违我们的禁令。”
    “儿郎们打了胜仗,我们反而要让步,岂非是让他们白死了!”“这种口子不能开,必须要让这些洋人,付出惨痛的代价。”能坐在这里的武将,一半是经过武举考验的勋贵,一半则是从底层靠军功爬上来的将官,身上仍有血性在。
    李荣道:“这是计谋,又不是真的要和他们长期贸易!硬碰硬的消耗不可取!”
    宦官和武将又开始争论不休。内阁首辅杨廷和敲了敲桌子:“好了,各退一步如何。”
    王鳌道:“怎么说?”
    杨廷和道:“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
    月池道:“请教元辅,谁为友。”
    杨廷和道:“未曾犯我领土者,皆可为友。”这是要借刀杀人。佛郎机人想争取到大明的货源,那么其他国家呢?
    这就是帝国的精英,当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维稳时,要打破他们的架构,比登天还难。可只要走出那个死循环,让他们的目光投向外面,他们一样能让敌人为之胆寒。
    杨廷和看向月池:“你对西洋之国,最为熟悉。在你看来,谁最宜成为我们的朋友呢?”
    月池默了默道:“佛朗机人侵略了北非的休达及其临近的数个港口。休达交通便捷、又接近金矿和盐矿,是支撑佛朗机扩张的核心基地。摩洛哥人饱受苦楚,一直在艰难作战,抵抗侵掠者。”
    金矿、盐矿!五军都督府的人声音在发颤:“那我们身为天朝,很该主持公道啊。”
    月池的声音很轻,似是在开启一个梦:“可我们该怎么做呢?”
    这下,没人再起无谓的争端。大家开始群策群力,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直接派兵是肯定不行的,一来人生地不熟,去了也未必帮得上忙,二来万一人家把他们当作和佛郎机是一丘之貉,那就问题大了。所以,第一步,先派遣使者,向当地君主表达他们的善意。第二步,开展浅层交易,售卖各类药品、布匹和小型火器,展示他们的实力。第三步,进行深度合作,火炮、战舰都可以卖。大明得到自己想要的金矿,摩洛哥人得到打退侵略者的武器,而佛朗机人得到抱头鼠窜的下场。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不过,刘瑾又指出,不能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还要西欧内部找到能牵制佛郎机人的合作方,如此才可确保万无一失。听说那里有无数弹丸小国,本来也不是铁板一块吧。
    这下两条牵制西方的道路,都已初见雏形。众人已说得口干舌燥,心中却涌现自豪。看看,这么难对付的事,他们还不是也一样想出了办法!
    月池道:“有道是:‘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当下看来,同心也没有这么难,不是吗?”
    文官、武将和宦官,都是一噎。有人想要辩解,有人要想要申诉,想要通过言辞为自家争取更多的好处。月池却没有听下去的兴趣,时至今日,她既不需要退让,也不需要委婉。她只需要直白地告诉在帝国的中枢,她觉得这么做就行。
    她正了正身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三堂共治是一贯的传统,不会因谁折腾得厉害就被打破。”所以,别想着独吞、别想着独占,这是不可能的。
    众人心中咯噔一下,这是早已有预料的结果,他们虽然有点遗憾,但也不意外。
    “其次,如今还远不到躺在功劳簿上数钱的时候。贪得无厌,只会给强敌留下可趁之机,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各退一步,反而能共享荣华。”
    这是劝告,接下来,就是警告了。
    “最后,对内对外的路线,都已初定。可路线要成真,离不开大家同心同德,通力协作。切记,顺天顺民者,天助人助,逆天逆民者,天违人违。大家已经辛苦了大半年,别闹得前功尽弃。”简而言之,谁再挑事,她完全不介意送谁一程。
    她露出微笑:“好了,大家可以再商量该怎么分工了。”
    这次会议,定下了后续发展的基调,那就是以和为贵,共克时艰。在大朝会和奏本上吵得天翻地覆的景象,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403章 试上高峰窥皓月
    可我总想叫你,更欢喜一些。
    宦官老神常在, 刘瑾非常清楚,他们不可能独占官营产业的管辖权,但只要他们直属于天子, 行使内臣的监察之权, 就能永远占大头。这是由宦官在大明政治体制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而李越是知道轻重的人,她不会损害天家的利益。所以, 刘瑾一方面死死把住水转丝纺场的管辖权,另一方面加倍投入兵仗局的研发生产,老刘完全不介意给火器匠人一个宫殿侍衔的名号。他甚至力劝朱厚照在天津建立火器场,反正老式火器淘汰了就用不上了,干嘛不再修一修, 完全可以卖到非洲去换金矿啊。
    武将则是有些忐忑,有人担心李越会不会有所倾斜, 对此更多人则报以嗤笑:“他要是有所倾斜,你估计连坐在这里的机会都没有。”从武举改革,到东官厅建设;从边军改革、京营改革,到《功臣袭底簿》的出台;从北伐大捷、抗倭大胜中的平民将官大规模升迁,到底层士卒待遇的改善,哪次没有他的身影。平民武将能有出头之日,虽说主要是天恩浩荡, 但也离不开李越的襄助。最后大家统一意见:“要是连他的人品都信不过,就没人可信了。”“他只会对付两种人, 要么是搅屎棍,要么大硕鼠。咱们不去找死不就好了。”武将打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赚钱。他们计划先从船政做起, 因为打倭寇的缘故, 军队掌握了最先进的造船技术。现在这么多商人都想出海, 而饱受敌人侵扰的友邦肯定也需要自己的船。这样庞大的市场,可不能放过。沿海的卫所频繁与船工、商人接洽,许以军职厚利,谋划建立大船场。
    而文官仍陷入名教之争,难以自拔。这几年,湛若水、穆孔晖等人在北方多次讲学,心学日益发展壮大,可却始终无法登上大经筵的舞台,更无法纳入科举考试。这表面看起来是占据正统地位的理学,坚决反对的结果,实际却是因为心学没有顺应君权,所以始终无法得到天子真正的扶持。可现在,内忧还没解决,外患却逼到眼前来。又一次到华的奥斯曼阿訇团更是起到了强效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人都开始害怕,不能再这样内斗下去,再闹下去,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武将和宦官吃肉,他们喝汤,更糟的是说不定还还要和谟罕蓦德斗起来!
    可沉积多年的隔阂和矛盾,又岂是一朝一夕能化解的。只是为了擢升上林苑官僚的品级,两派之间就吵得不可开交。而拥护心学的官员学者,为了获取民间的支持,更是提出要将技艺超群的匠人、农人纳入官衙吏员队伍,这更是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那可是贱籍,怎么可以为吏呢?
    内阁首辅杨廷和见状满心无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经世致用有什么不好呢?”他成长之时,其父杨春并未入仕。寒微的出身让杨廷和目睹了底层生民之艰与政治之弊,他自小就以匡扶世道为己任,穷究经世致用之学。也正是因此,他和他的长子杨慎都十分憎恶束书不观、内向求道的空疏学风。【1】而心学的实用性、草根性,正符合了这两父子的观念。他们一面讲学,劝说理学派退一步,另一面去信给王守仁,希望心学能实现自我革新。
    可正如朱厚照所说,王守仁是真名士真学者,他如果真能做到,也就不是他自己了。朱厚照早就在暗中指引心学门徒,希望他们能在与理学的论辩中找到关窍所在,蜕变化蝶。可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这群人却始终没有取得质的飞跃。终究是废物,挑不起大梁。朱厚照忧愁之余,也悲哀地意识到,这事的解决终归是要落到月池身上。
    此时的月池,却是真的病了。她的底子早就坏了,就像一棵被蛀空的树,经不起一点儿风吹雨打。可她生在山巅之上,又岂能不经风雨。经年累月的劳累和心病,让她又犯了旧疾。
    镇国府中,她拥着被子,睡得昏昏沉沉。此时又是一年春天了,擦得雪亮的铜火盆中,炉火烧得正旺,如同小姑娘羞红的脸。炉火旁的橘子,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和苦味。朱厚照来到内室,她已经睡得脸颊绯红。大福卧在脚凳上,闻声抬起头,一双略显浑浊的眼睛正盯着他。屋外的春雪仍是搓绵扯絮一般,屋内只有她均匀的呼吸声和炉火的燃烧声,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安详。
    他轻车熟路地坐到床畔,替她拉了拉被子。她的眼睛倏地睁开,透出万千凌厉光彩,看清是他时,又才放松下来。
    朱厚照有些心疼,他抚触着她的鬓发,他道:“在这里,没人敢闯进来。”
    月池蜷成一团:“我知道,只是积习难改而已。”
    积习难改,只四个字,又有谁知道这背后说不尽的心酸和煎熬。
    朱厚照默了默:“我每次去瞧你时,你、你也是这样吗?”看起来神色如常,心里却警惕到极点。这样无形的压力时时刻刻笼罩着你,叫你永远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月池装听不懂,她眼中盛满茫然:“什么?”
    一人一狗同时看着他。朱厚照暗叹一声,他没有追问,而是解下外袍,睡到她身侧。他的体温高,就像一个火炉一样。
    月池依偎在他的怀里,听他絮絮叨叨地说着闲话。天上的星辰,海中的白帆,街巷中的烟火,丛林中的猛兽……每个故事都是他精心搜罗来的,每个情节他都说得妙趣横生。她一直静静听着,时不时应和几句。可朱厚照就是知道,她并不在意,好像任何事都无法真正引起她的兴趣。她是一个世外人,虽然人在世中,心却永远留在那个不知名的地方。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