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 第一氏族 第44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汤邯摆摆手,示意汤霁不必多说这个问题:“任何时候,任何邦国,都有唯利是图狼心狗肺的小人,这不能说明什么。”
    汤霁难得敢于跟汤邯争锋相对:
    “可前些年城中有很多侠义人士,都在或明或暗的投靠义军,这是事实,最近一两年来,已经没有人再提及襄助义军了,也是事实!”
    汤邯冷冷斜了汤霁一眼:“你想说明什么?”
    面对父亲的不满,汤霁不由自主心生怯意,但这次他握了握拳,却稳住了心境,寸步不让:
    “父亲,百姓愚昧,见利而忘义,可这世上总得有人,敢于为了祖宗社稷抛头颅洒热血,纵然不能兼济天下,也该独善其身!
    “父亲,我汤氏好歹是百年大族,怎么能跟北胡沆瀣一气?就算我们不能跟北胡厮杀,至少也该离开河北,南下到天下脚下去!”
    听了汤霁这番话,汤邯脸色缓和下来,目中露出欣慰之意,“你能这样想,为父很是欣慰。”
    汤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一个家族能够传承这么多年而不衰亡,除了把持富贵产业外,家风一定得正。
    否则不说外部威胁,仅是内部忧患就得让家族分崩离析。只有家风正了,才能保证内部团结,避免子孙不肖败坏家业。
    正因为汤氏家风正,对族中子弟教育得当,汤霁才能在这样的时候,还有这样一番态度。
    然而汤邯作为家主,却有着汤霁无法理解的苦衷,在赞扬过汤霁后,他苦涩道:“百姓未必愚昧,只是身为弱者,必须要重实利,否则就难以存活。
    “我汤氏虽然是一方大族,寻常时候可以持身中正,但眼下......是千年未有之变局,要是一味方正不重实利,只怕难逃举族覆灭的下场。”
    汤氏举族南迁,这话说得轻松,却没法实现,且不说眼下河上正在大战,就算不是在大战之时,萧燕对地方大族也看得很紧,不会让他们走脱。
    治下百姓逃散,大族动辄迁徙,北胡的统治秩序何在?
    既然走不了,只能留,还想活,那么很多事情就没了选择。
    如果这回不是异族入侵,而是内部朝代更迭,汤氏根本不必如此为难,可以心安理得投靠现在的山头。本朝开朝立国时,汤氏就这样做过。
    所以汤邯才说眼下是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旦汤氏投靠了北胡,就再无退路,只能跟着北胡一条路走到底。但凡大齐军队收复河北,他们就必死无疑。
    现如今,国战到了关键时刻,北胡丢了中原,还被王师猛攻,萧燕为防后方的地方大族生变,逼迫得愈发紧了,要他们必须明确态度,臣服则生不臣服则死。
    汤氏已经没有选择,只能低头。
    但低头也有不同方式,汤邯没有选择让族中子弟去出任州县官职,那样的话汤氏就彻底没了退路,他选择的是跟北胡商贾合作。
    这样一来,往后就算王师光复河北,汤氏只要肯上下打点,未尝没有生机。
    相应的,不派族中子弟进入官府做官,权力场上没有人,汤氏必然式微,长此以往,地位会逐渐下降,乃至被人取代,不复贝州大族的地位。
    但汤邯还是这么选择了。
    今夜,他们要见的贵人,就是北胡在河北地数一数二的巨贾。
    汤霁还待开口,门子急忙来报,那位豪商已经快到。
    汤邯挥挥手,示意门子退下,自己站起身来,想要开口说什么,张了几次嘴,看了看随之起身的,垂头丧气阴郁沉闷的族人,却觉得什么都难以说出口。
    末了,他仰天喟叹:“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时也,命也!大齐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汤氏沦落到了如此境地,可悲,可叹!”
    说到这,他收拾了一番心情,理了理衣袍,带着上坟般的心情,大步迈出门。
    汤霁等人心知已经上了独木桥,再无别的路可走,只能埋头跟上。一路到大门,不知多少人叹气,也不知多少平日里温文尔雅的人破口骂娘。
    因为对方的下人是提前通知,所以汤邯等人到大门时,对方还没过来。他们等了片刻,才看到一队修行者护卫着两架镶金嵌玉、富丽堂皇的马车抵达。
    “后面的是耶律玉书那个女人,前面的那个是谁?”
    汤邯、汤霁等人,看到第二辆马车上,走下来一个衣着华贵、年纪不大,清冷傲气的女人,脸上仿佛盖着一层冰雪。
    这人便是他们要见的巨贾,契丹部的耶律玉书——玉书之名,听说是对方进入河北后,为了方便跟齐人往来取的,本来不叫这个。
    第二辆马车上下来的,却是一个身材矮小壮实,五官看起来凶神恶煞,但留着草原人罕见的山羊胡,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的男子。
    他的姿态比耶律玉书还要高,鼻孔好似一直在天上。
    汤邯等人迎上去,通过耶律玉书的介绍,汤邯等人这才知晓,那个山羊胡男子是萧燕幕府的中门使,眼下奉命外出公干。
    萧燕主持河北军政,当然要建立自己的幕府。
    中门使的地位非比寻常,不仅与闻机密参赞军机,还执掌机要文书,重要性在幕府中名列前茅。
    听到耶律玉书的介绍,汤邯等人都是心神一凛,这么重要的大人物,怎么到他们这里来了?还跟耶律玉书一起?他们两人又是什么关系?
    宴饮很快开始,双方客气寒暄一阵,在歌舞中不知不觉菜过五味。当汤邯要奉上见面礼单的时候,耶律玉书率先开口,让汤邯屏退左右。
    汤邯心里咯噔一声,知道重头戏要来了。
    随着汤邯的吩咐,除了大长老跟汤霁,厅中再无一个汤氏族人。
    “时间紧,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
    耶律玉书的口音很奇怪,大齐官话说得谈不上多么生疏,但就是让人觉得别扭,好似鹦鹉学舌,“汤公,这回中门使大人之所以来,是肩负公主殿下的使命,要为正在战场血战的大军办一件事。”
    汤邯心有所悟,但面上不显:“不知是何事?”
    耶律玉书虽然是在看着汤邯说话,但那目光却如同不在他身上,透着一股子完全不拿他当回事的倨傲:
    “这几年来,王庭大军一直在各地征战,前方战事几乎没有停歇,数十万大军,日积月累的消耗下,最缺的是什么,汤公应该清楚。”
    汤邯当然清楚:“粮食。”
    “不错。”耶律玉书语调平稳,“这些年来,公主殿下采用了战时秩序,提高了粮食征收份额,但从百姓那里收上来的粮食,却仍是不够大军所用。”
    说到这,耶律玉书哂笑一声,目露鄙夷之色:“至于原因,想必汤公也知道。”
    汤邯默然。
    他的确知道。
    大军缺粮,一方面固然是军队多战事久,河北地方没那么大,但另一方面,却是因为民间的粮食,多半不在平民百姓手里。
    在富人大户手里!
    国战开始之前,大齐就因为土地兼并愈发严重,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流民,迫使朝廷不得不建立新军。由此可见粮食收上来后,都到了谁手里。
    耶律玉书没等汤邯回答,继续道:“中门使这回巡视州县,就是为了给大军筹粮。贝州紧邻博州,距离卫州也不远,这里的粮食运到军营很方便。
    “而众所周知的是,在整个贝州的地方大族里,汤氏的良田是最多的。”
    说到这,她又顿了顿,似乎是在给汤邯留思考的时间,“我是什么意思,想必汤公已经明白了。”
    汤邯不能不明白。
    对方要他家的粮食。
    他想了想,试探着问道:“不知足下是什么章程?”
    耶律玉书好整以暇地道:“富人大户也好,地方大族也罢,是皇朝基石,也是王庭统治地方的依仗,你们的粮食,公主殿下当然不能强征。
    “但你们的粮食堆在仓库里没用,都得拿出去卖给那些平民百姓,如此才能在烂掉之前换成银子。而我,今天要跟汤公说的,便是这个买卖。
    “我是个商人,所以,汤公把粮食卖给我即可。
    “我的意思,汤公可懂了?”
    汤邯长叹一声:“在下懂了。”
    这一瞬间,他懂得东西有很多。
    地主们的粮食,朝廷也好王庭也罢,都只能买或者借,不可能强征,因为强征就会引发怨恨。一旦势大财雄的地主们群起反抗,那朝廷和王庭都将不复存在。
    平民百姓是弱者,弱者起来反抗,朝廷很容易就能镇压。富人大户是强者,朝廷不会也不敢逼得他们起来反抗,还得维护他们的利益。
    土地兼并只能抑制无法杜绝就是此理。
    萧燕要买地方大族们的粮食,首要问题便是怎么买,即以什么价格买——高于市价不可能,关键就在低于市价多少。
    如果是大齐朝廷,买粮或许可以很便宜,因为可以用别的东西换,譬如爵位,譬如承诺。
    但萧燕不行,因为她是河北地新主,北胡对河北的统治才几年,不稳固,地方大族、富人大户对他们还没那么有信心,爵位换不来粮食。
    倘若萧燕有钱得很,当然可以出价高些,让地方大族吃亏小些,可她明显没那么有钱。
    北胡大军征战多年,死伤无数,军械兵器消耗无数,而河北地才多大?税收才多少?这就更不用说,河北地的财富,大多还集中在富人大户手里。
    至于草原——贫瘠之地,部落战士征战,就是为了掠夺发财,不说也罢。
    价格太低来买粮食,地方大族就会有怨言,这个时候,萧燕便需要一个中间人,通过这个中间人来买粮食,来承担富人大户们的怒火。
    往后要是事有不谐,可以把这个中间人丢出来顶罪,平息部分民愤。
    而耶律玉书,便是这个中间人。
    汤邯问:“足下打算以什么价格,收购汤氏的粮食?”
    话一出口,他便禁不住满心悲凉。
    悲凉不是因为汤氏要大出血,而是因为他一旦把粮食卖给萧燕做军粮,汤氏也就跟北胡王庭有了往来,再不是单纯跟胡人商贾做生意,往后一旦王师收复河北,他们便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无法翻身。
    耶律玉书朝汤邯伸出了三根手指:“三成。”
    汤邯差些一惊而起。
    市价的三成,这跟明抢有多大区别?!
    耶律玉书微笑道:“汤公不必惊诧,这回给你三成现银,国战胜利后,再补给你两成。”
    汤邯稍稍轻松了些。
    耶律玉书看了看一言未发的中门使,忽然悠悠道:“这番买卖,由中门使大人监督,银子是经他的手,划拨给汤公的。”
    这话的意思是,汤邯得给中门使回扣。
    此乃题中应有之意,汤邯关心的,是回扣的比例。
    耶律玉书弯下了两根手指:“一成。”
    汤邯暗暗点头,成交价格的一成,可以接受。
    孰料,耶律玉书见他没什么反应,补充道:“市价的一成。”
    汤邯如闻晴天霹雳,目瞪口呆而又愤怒异常的看着老神在在的耶律玉书。
    他咬着牙道:“听说公主殿下治理河北地,规矩森严......”
    这几年,萧燕连平民百姓都没太压榨,何况对他们这些地方大族?要不是萧燕吏治清明,比国战之前的大齐好了太多,河北的百姓怎么会对她有好感?
    耶律玉书嗤地一笑,淡淡道:“忘了跟汤公说,我什么生意都做,这些年来,无论是公主殿下围剿叛军,还是王庭大军征战各处,我都有出力。
    “而且是每每大军出动之前,我就知道该把将士们需要的东西,运到哪里去,又该让我的商队,避开哪些即将成为战场的地方。”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