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 第919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例如在雁门,有祸害百姓蔑视秦律的官吏、士族勾结时,白衍担心的不是得不得罪人,而是彻查清楚,如此忠义之举,在秦国朝野,又至少胜过半数秦国官员。
    而此番灭魏攻楚,面对无数人看笑话、面对秦军最为危险的时候,面对整个秦国朝堂,都将李信兵败,昌平君叛乱的责任,怪罪在他嬴政之时,白衍亦能如此,大可逃离齐国,然而白衍却站出来,誓不归齐,带着秦军历经千辛万苦,踏平一切阻碍,终于战胜楚军!又胜秦国朝堂官员几何?
    而眼看就能灭楚国,名震天下之时,白衍却放弃唾手可得的名誉、权利,放弃攻下寿春、占领王宫的种种好处,放弃一切,匆匆赶回秦国复命,秦国朝堂内,又有几个大臣能够做到放弃名利,如同白衍这般?
    更何况。
    嬴政从始至终,在内心深底都从未忘记,昔日太子丹派遣荆轲刺杀之时,在秦国朝堂下,文武百官皆望而不上前之际,是白衍独自一人,挡在他面前与荆轲拼命,最后更是替他挡下荆轲那带毒的一刺。
    白衍倒在他眼前的样子,嬴政至今都难以忘怀。
    如此种种,又要如何对比!
    此时。
    看着这个可以为秦国舍身赴死,可以因为复命而放弃名利,可以为他嬴政在前面挡刀剑的秦国将军,毫不犹豫的把将印呈送到到自己面前,归还兵权。
    在秦国,嬴政对白衍的信任,已经不下任何一个人,而白衍的举动,则让嬴政感到舒心,更放心。
    若这样一个将军掌管秦国兵权,还不能放心的话,嬴政试问自己,还有何人可信?日后还能让何人领兵!
    不过当韩谒者走来,嬴政依旧示意韩谒者带一名宦官过来,收走将印。
    很快,在嬴政的授意下,韩谒者与一名宦官,来到白衍身旁,抬起手,轻轻提起白衍手中将印,转身放在一旁宦官的手里,让宦官拿着崭新的裹布,包裹起来。
    嬴政一言不发的看着这一幕,今日收回白衍的兵权,只是因为如今白衍依旧只是一个将军。
    寒冬并未完全退去,平野风大。
    不远处的关外,无数秦卒、宫卫看守中,外围有着人山人海的百姓在观望,嬴政最终打消与白衍在这里闲谈的念头。
    况且看着一脸疲惫的白衍,以及白衍身上已经有味道的衣服,嬴政也想让白衍去沐浴,喝点温酒,吃点热腾腾的佳肴。
    “白衍!寡人已命人在灞内备好酒宴!今日便与寡人,好好痛饮一番!”
    嬴政再次两手轻轻搀扶白衍的手臂,轻声说道。
    白衍此番立功,除去此前嬴政为白衍准备的赏赐,嬴政也想问问,白衍可有什么想要的。
    “臣,谢王上!”
    白衍这一次没有拒绝,与嬴政对视一眼,随后低下目光,感受着嬴政的好意,白衍感觉有些惶恐,却也很是暖心。
    让身为秦国国君的嬴政,亲自前来灞上,白衍心中别提多不安,毕竟白衍在咸阳王宫的书房内,做过一段时间的准中常侍,故而白衍十分清楚嬴政每日要处理的事务有多少,到底有多累,稍稍积压便足以引起更多的麻烦,耗费更多的时间。
    所以白衍从未想过,嬴政居然会因为他,而亲自来到灞上。
    这若是传回齐国,别说外祖母不会想到,怕就是田鼎,都不会想到。
    也幸好这段时日沿途根本不敢耽搁半分,这才能在今日赶到灞上。
    “湛卢寡人所赐,日后不在咸阳王宫,面见寡人时,无需卸剑!”
    嬴政这时候看着宦官,小心翼翼的捧着湛卢走来,对着白衍嘱咐道。
    比起白衍卸掉佩剑,嬴政更希望,除去王宫以外的地方,白衍将湛卢佩戴在身上,这样再有荆轲那样的刺客刺杀之时,他与白衍也不会身处险境。
    至于白衍会不会持剑伤他,嬴政几乎毫不怀疑白衍不会。
    白衍的为人,白衍的目光,白衍的来历,还有白衍曾经舍命保护他的举动,都足以证明白衍不会伤他。
    更别说,嬴政清楚,若非白衍,他很可能早已经死在公子丹的谋划刺杀之下。
    若他不相信白衍,那手持兵器的王宫宫卫,以及中车府卫,岂不是比起白衍,更容易被收买。
    “诺!”
    白衍对着嬴政拱手,看着嬴政,没想到嬴政居然敢让自己佩剑在他身边。
    “寡人有千言万语,想要与之解惑!汝便与寡人,一同乘车入关!”
    嬴政想到昔日之事,心中有些复杂,对着白衍说道,让白衍一同乘坐马车回去,随后便转过身朝着马车走去。
    “王上!臣一身……”
    白衍听到要和嬴政同乘,连忙苦笑一声,抬手准备拒绝,然而方才开口,便见到嬴政转身看来,双眼的眼神,不容拒绝。
    见状。
    白衍只能闭上嘴巴,抬手领命。
    “诺!”
    白衍礼毕后,便与韩谒者一同,跟着嬴政,朝着马车走去。
    也就在这时候,白衍方才有空闲,看了一眼关外那些驻足观望的百姓,不过由于有些距离,加之人山人海的场景,白衍也只是简单的扫视一眼。
    “听闻在蓝田城内,有一家酒楼,名叫不归楼,白衍,数年前……”
    当听到嬴政说着不归楼,白衍便转过头,看向嬴政。
    此时白衍不知道的是,就在方才他看的方向,在那数不尽的驻足观望的人群之中,吕公一脸震惊的站在原地,不可置信的看着白衍的方向,死死看着白衍的身影。
    “嘶,看啊!嬴政居然请白衍同乘!!”
    “秦国不少大臣,皆有此,不足为奇,吾好奇的是怎么就一会就走了,吾还以为,嬴政会给白衍赏赐!亦或者交谈许久!”
    “似乎嬴政什么赏赐都没有给白衍……”
    人群中,到处都是诸国士人议论的声音,吵吵闹闹,绝大多数年轻士人,都是一脸意外的看向彼此,谈论着嬴政居然没有给白衍什么封赏,看来也没有传言之中那般宠信白衍。
    不过一些年纪大的士人,听到则是摇摇头,让那些年轻士人,勿要有过早下定论。
    对于年轻士人的不解,一些年纪大的士人解释道,其一,嬴政若不器重白衍,怎会亲自从咸阳来到灞上,更同乘离去,其二,一个封赏都没有,白衍怎可能一个封赏都没有!如此一来只有一个可能,那便是安排在咸阳封赏!
    吕氏马车旁。
    吕泽、吕释之听到四周的谈论声,对视一眼,与吕释之的眼中有些疑惑不同,吕泽此刻也已经猜测到,白衍此番的封赏,一定超过此前,甚至有可能,不弱于此前封地洛阴。
    也不知道自己的猜测,与父亲的是否一样,想到这里,吕泽转过头,这才发现,父亲的模样不对劲,一脸失神的脸庞上,目光似乎看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
    “父亲!”
    吕泽轻声喊道,然而直到喊了数声,吕泽方才看到父亲整个人都被吓一跳,随后微微喘息,回过神。
    “父亲,怎么了?可是发生何事?有何不对?”
    吕泽看到父亲的模样不对劲,眉头皱起来,与吕释之对视一眼,随后兄弟二人,纷纷不解的看向父亲。
    “无事!无事!”
    吕公听到长子、次子的话,摆摆手,轻声说道。
    此时四周全都是嘈杂不休的争论声,吕公一脸惊魂不定的表情,看向远处在秦卒、宫卫、中车府卫的看护下,进入灞下的一辆辆六马之车。
    回想方才看到的那一幕,吕公脑子一片空白。
    是不是眼花了,上了年纪,距离远方才看错……
    吕公有些恍惚,愈发疑惑,等与长子、次子回到马车内,便突然发现,吕雉神情似乎有些不对劲。
    “雉儿,怎么了?”
    吕释之感受着马车外的喧闹,马车微微抖动,率先开口,关心的询问一句。
    然而让吕释之没想到的是,吕雉看向他时,并没有说话,而是转过头,美眸尽是不可置信的看向父亲。
    “父亲,方才,方才雉儿看那白衍,似乎是像徐……”
    吕雉也有些恍惚,说话有些不自信。
    但方才吕雉绝对不会看错,方才虽然隔着远,但吕雉还是清楚的看到,走在嬴政在身后的秦将白衍,看过来时,其面庞的模样,赫然是当初在魏地,碰到的……徐君子!
    “雉儿,莫非汝也……”
    一直还以为自己年纪大,眼花了的吕公,突然听到吕雉的话,瞬间脸色大变起来,抬头看向吕雉,一脸不可思议。
    雉儿也看到了!
    若是他一个人,还能说是眼花,可女儿吕雉也说……
    那秦将白衍,赫然便是徐君子!
    第六百三十九章:嬴政的嘱咐,我找我自己!
    灞上。
    在酒宴上,除了白衍与嬴政,蓝田守将屠睢也在其中,另外还有一些蓝田的将军,燕余、时翌几人。
    在众人的目光中,嬴政一边饮酒,一边详细的询问白衍当初所做的梦。
    屠睢等人也都满是好奇的看向白衍,他们也都好奇,当初白衍除了九州鼎之外,可还梦到什么,回想送去那咸阳的盘鼎巨根,他们如今都还忍不住惊叹。
    而白衍面对嬴政的询问,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一些细节全都说了出来,至于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嬴政相信。
    忠言逆耳,知道这个道理的白衍,加之还有其他人在,自然不会在这高兴之时,扫嬴政的兴,所以任何有关后世很多发生的大事,白衍都没有趁着这个机会说。
    看着闻言皆是吃惊的屠睢等人,以及满意的嬴政,白衍也在心里松口气。
    白衍不会告诉任何一个人,那个梦根本就不存在,是那时候趁着九州鼎的事情,而特地为嬴政塑造的形象。
    “白衍,可有想要的赏赐?”
    嬴政听完白衍的话,一脸喜色,与屠睢、白衍等人敬酒饮下之后,神情满是喜悦的看向白衍问道。
    屠睢等人见状,皆是羡慕的看向白衍。
    白衍刚刚放下酒爵,听到嬴政的话后,回过神来,随后想起什么,连忙对着嬴政打礼。
    “回王上!臣,确有一事!”
    白衍礼毕后,连忙怀中取出一卷竹简,双手捧着。
    看着白衍的模样,别说屠睢与其他将军,就是在嬴政身旁的韩谒者,都吃惊的看着白衍。
    这从怀中拿出竹简的举动,显然是方才在洗浴过后,白衍便一直将竹简放在身上,为的便是要呈送给嬴政。
    这是一直带着竹简准备着!
    想到这里。
    韩谒者看到嬴政示意后,便点点头,走到白衍身旁,拿起竹简,带到嬴政面前交给嬴政。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