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98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好了,朝廷打算实践实践,永嘉学派的叶博士不是说了,要多实践,用事实来检验……
    日本国在大规模动员,朝鲜国在大规模调兵北上,大明在大规模运输火器,大家都忙得很。
    大明的武进士选出来了二百人,其中一百六十人派入水师,四十人前往东北,无一人留用京师。
    这些迹象已经表明了朝廷在准备动手了,只不过无数人只看到了表象,没有看到表象背后的筹划与动向。
    时间转眼至三月中,新粮食作物先后开始种植,这一次土豆、番薯的种植面积更大,仅仅是皇室田庄,就种了二十亩番薯,地方上更多。
    建文十一年,并不算风调雨顺。
    河南奏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有百姓被冻死路边,而不少庄稼将因此而减产。
    山西奏报,地龙翻身,房屋倒塌三百余,死千余人,伤无数。
    云南奏报,土司造反,杀官军士一百余人。沐晟率兵进剿,屠四千。
    国大,事总少不了。
    但值得欣慰的事也有不少,永嘉学派在国子监立足,调查、实践、实干务实的风越吹越大,空谈心性,聚而论说理学,坐在竹子面前光想着格竹子的不见了。
    想研究竹子,那最好是砍一截竹子研究,而不是坐在对面看。想要反驳别人,你至少需要拿出证据来,别口说无凭。
    理学之风被吹淡,最得意的是商人。
    商业报国的理念开始被国子监接受,国子监监生中也有不少人在结业之后主动成为商人。
    随混凝土道路里程进一步增加,重镇、州府贯通,水道完善,海运兴盛,商业物资转运效率越来越快,货物南来北往,促进了大明商业繁荣。
    除了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之外,凤阳府、淮安府等地没有出现旱灾,这也是一个好消息。
    北平新都营造进入第六个年头,三大殿已是落成,主体建筑完工,标志着营造进入后半程。按照姚广孝、张思恭、陈珪等人估计,北平新都营造不需要等到建文十五年,再有两年,便可提前三年完工。
    工程进度速度如此神速,主要还是京杭大运河与海运的功劳,极大缩短了各类物资的运输时间。加上绩效施工法的引入,让匠人、民工充满活力,工程上还应用了滑轮、三角吊塔等工具,都让施工进度变快。
    当然,姚广孝、张思恭、陈珪三人的功劳不可忽视,几十万人在他们手中调配的秩序井然,这本身就是巨大的功劳,还有数不清的匠人们……
    朱允炆摇了摇头。
    大明疆域越来越大,总有几家欢喜几家愁。
    夏元吉入殿,行礼后,呈报一份文书:“皇上命户部整理的数据已整理完毕。”
    朱允炆让内侍接过,询问:“说说吧,去年两税、商税、专卖税各有多少?”
    夏元吉缓慢地说:“核算去年所有账目,两税合计三千二百万贯钱钞,商税突破八百万钱钞大关,达八百三十六万贯,盐铁茶专卖税有七百二十一万贯,总计四千七百五十七万贯钱钞。”
    “支出呢?”
    朱允炆继续问。
    夏元吉看了看笏板上的数字,继续说:“去年时,官员俸禄支出八百六十二万钱钞,造船厂及冶炼厂支出四百万贯钱钞,国子监及天下府州县社学支出三百六十万贯钱钞,卫所新军之策支出一千一百二十九万贯钱钞,新都营造支四百万贯,西北马场支持七十万贯钱钞……”
    朱允炆看着文书,仔细听着夏元吉的汇报。
    夏元吉面无表情,汇报:“水师支三百万贯,抚恤阵亡将士,赏赐封爵等六百万贯,赈灾、移民、疏浚河道三百三十万贯,其他繁琐支出一百六十万贯,目前户部上年结余四百四十六万贯,累计结余七百二十八万贯钱钞。”
    朱允炆点了点头,翻看着户部的数据表,一目了然。
    “看来上一年耗费还是有些厉害,不过朕想,今年财政应该结余不少吧。”
    朱允炆认真地说。
    夏元吉不自信,如果这些年不是朱允炆大手大脚,这里花,那里花,户部早就富裕了。还结余不少,等到打了日本国,水师难道不需要钱去赏赐?
    谁知道你今年会在哪些额外地方花钱,户部没点结余都只能要饭了。
    朱允炆拿出一份文书,递给夏元吉,笑着说:“丝绸之路打开了,帖木儿国、蓝帐汗国、诺盖、札剌亦儿、黑羊等国商人陆续抵达西疆,茹瑺奏报,丝绸之路将兴,不少西方商人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而来,丝路繁荣可期!”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时代,丝绸之路
    西疆省,乌鲁木齐城西。
    伙计史守素紧走两步,踏上一处高坡,眺望着远处的乌鲁木齐城,转身对身后的商队喊道:“掌柜,看到城池了!”
    掌柜扎兰屋将骆驼绳交给一旁的伙计,上前看去,果见远处一座大城,如猛虎盘踞,令人震撼。
    “那是?”
    扎兰屋指着城池里高耸的建筑。
    史守素拿起一本册子,展开看了看,对扎兰屋说:“掌柜你看,前面准是大明丝路册中标注的乌鲁木齐城,那高耸的建筑,定是天山英烈碑。”
    扎兰屋是金帐汗国之人,身后的三十只骆驼、二百匹马,二百五十人的商队,都是出自金帐汗国,具体来说,是兀龙格赤。
    去年时,有进入金帐汗国的商人凭借着大明带来的货物赚了巨大财富,引起了轰动。
    许多商人看到了机遇,循着商人的足迹,终于找到了一条相对安全、可以通往大明的发财之路。这一条路以兀龙格赤为起点,转向河中方向,可以前往布哈拉、撒马尔罕,通过撒马尔罕前往大明西疆。
    当然,除了这一条路之外,也有商人走草原,走讹答剌、阿力麻里,经过瓦剌、鞑靼草原,前往大明,只不过这一条路似乎不畅通了。
    扎兰屋很是高兴,经过漫长的四个月旅程,总算是抵达了大明西疆省的中心!
    “准备入城!”
    扎兰屋尖声喊着。
    商队热闹起来,有说有笑继续出发。
    看似近,行则远。
    足足走了半个时辰,扎兰屋的商队终于抵达乌鲁木齐城西,还没到城门百步,就有一名身着官服的中年人迎了上来。
    “尊敬的商人,我是大明西疆乌鲁木齐城课税司官员林现,见你们携带货物较多,可否需要帮助?”
    林现操着一口流利的察合台语。
    扎兰屋礼貌地说:“我们初来乍到,并不了解交易事宜,还请介绍一二。”
    林现看了看扎兰屋携带的货物,笑着说:“敢问商人,你们是打算在乌鲁木齐出手货物,还是想要前往关内?”
    “有何区别?”
    扎兰屋感兴趣地问。
    林现耐心地介绍着:“若在此处出手货物,马匹可以走东城,那里有专门的马市,其他货物可运至城内,租赁摊位售卖。若想要前往关内,暂留此处休息数日,售卖部分货物,可使用大明专门营造的仓库、马厩,仓库免费使用七日,七日后手取一定费用,马厩免费使用,只不过照料支出需要你们负责……”
    扎兰屋认真地听着。
    大明官员介绍得很仔细,在乌鲁木齐出手货物可获利大致多少,若前往关内获利大致多少,各处税状况,哪座城可以购置到哪类上等货物等等。
    扎兰屋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商队,这群人已经很疲惫了,加上是第一次来大明做买卖,都想着赚一笔钱早点回去,继续前往更遥远的河西、乃至大明京师,着实有些困难。
    “我们想在此处售卖货物。”
    扎兰屋准备先做成这一笔买卖,纯粹当铺路了,回头再深入大明。
    林现欣喜地招呼来一名军士,安排道:“他们希望在这里售卖马匹,你负责带路,做好引导,不可怠慢。”
    军士答应。
    扎兰屋安排史守素去贩马,拿起一本册子,对林现说:“我看这册子上说,无论是哪里的商人抵达乌鲁木齐城,都需要去天山英烈碑广场,是这样吗?”
    林现收敛了笑意,肃然道:“这一片土地的安宁、繁荣,都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所有英雄都应被铭记。虽说商人去天山英烈碑广场并非朝廷强制规定,但乌鲁木齐城欢迎一切尊重英烈的商人。”
    扎兰屋凝重地点头:“英雄不应遗忘,大明是一个伟大的国度。走,我们去天山英烈碑广场!”
    林现目送扎兰屋等人离去。
    周忱走了过来,对搓着脸的林现说:“大规模的商队越来越多,丝绸之路总算有了样子。”
    林现端起茶壶,润了润嗓子:“汉唐时期,驼铃不断,商队连绵。可你看看远处,这驼铃声还是断了的,商队也没连绵,要我说,咱们距离真正的丝路繁荣差得还很远。”
    周忱哈哈大笑,拍了拍林现的肩膀:“看来你的野心足够大啊,怎么,不想回京师了?”
    林现摇了摇头:“最初来这里的时候,咱想的是立下功劳,回到朝廷混十年,当个侍郎、尚书什么的。可在这里呆久了才发现,与其待在京师,还不如待在这里。从荒凉,到有生气,再到繁华,可都是我们一手打造出来的,这座城,这条路,有了我们的生命,离不开了啊。”
    周忱背着双手看向远处。
    何尝不是这样。
    去年年底,朝廷就发来嘉奖文书,并调林现、黄本固等七十二名官员返京,另有任用。
    可这些人不想离开了,包括自己在内。
    这里的生活虽不如京师繁华,但这里有天山的壮美,沙漠的凄凉,坎儿井的辉煌,有苍鹰骏马驰骋,有骆驼商队往来,有各色各样的人,带来远方或好或坏的消息……
    离不开了。
    周忱清楚,自己的命运与西疆、与丝路紧密连接在了一起,回到京师会毁掉自己,而留在这里,将成就自己。
    “那就让我们一起留下,让丝绸之路成为连通东西的通道。”
    周忱坚定地说。
    林现挺直胸膛:“如此方不负此生。”
    如今的西疆省整体太平,去年闹事的只有两起,还想跑山里打游击,结果被卫所军士追到山里,全都跳了崖。
    现在已经没什么人闹事了,这里的回回人、各色人种都看清楚了,老老实实臣服大明,大家都好,非要闹事,那大明杀起人来是不眨眼的。
    “你听说了吧,晋商与徽商似乎有了冲突。”
    周忱对林现说。
    林现手搭凉棚看向远方,平和地说:“这件事上,晋商确实贪心了。他们明明知道羊毛只能从瓦剌这里购置,就因为自己多跑了路,不能从山西出关,就想要压瓦剌的羊毛价,破坏了规矩,让徽商抢了买卖,晋商损失惨重,可谓活该。”
    周忱也有些惋惜。
    常百业确实是一个出色的商人,可他手下的掌柜并不如他一样出色,为了点小利,折损了瓦剌的羊毛生意,这对常家而言损失可不小。
    倒是沈一元,为了促成这一笔买卖,不惜涉险直接前往瓦剌大本营,与马哈木等人谈笑风生。如今瓦剌羊毛全入徽商之手,晋商全面败退,晋商与徽商的激烈竞争将会走上明面。
    “若常百业真的重视草原利益,他就应该亲自到西疆省,这是他修复与瓦剌关系的唯一办法。”
    周忱开口。
    林现耸了耸肩:“若他真来了,倒是好事。商业垄断,也意味着利润垄断。晋商、徽商哪一家变得太强都不符合朝廷利益。”
    “来商队了,我去迎接,你回布政使司一趟吧。”
    周忱见远处有商队来,整理着衣冠。
    “去布政使司干嘛?”
    林现有些不解。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